長按即可參與
作者:范范愛養基
來源:雪球
近期的創新藥,強得沒朋友。
規模最大的$創新藥ETF(SZ159992)$ 周二單日漲幅就有4.19%,更強的還有$港股創新藥ETF(SZ159567)$ 同日更是收漲6.57%!
趁大漲,最近看了不少研報,大都把“創新藥”與“主線”放在一起。
信達證券研報(2025年3月10日):
國金證券研報(2025年3月23日):
就最近,創新藥這個漲幅,確實有“主線”的架勢。
看了幾份最新研報,給大家梳理出創新藥有望成為“新主線”的4個原因。
相信最近關注創新藥的朋友大都看到一個數據:中國創新藥企持續加速出海。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國企業在海外獲批的原研創新藥數量累計已達到18款,尤其是在歐洲、東南亞、中亞等地區,創新藥獲批數量均取得突破。
2015-2024年間,中國藥企的對外授權( Li-c-e-n-se-out)交易數量與交易金額也持續上升2024年達到了新的高峰,總交易金額達519 億美元。
那么,加速全球化進程,給我們創新藥企帶來最核心的利好是什么?
那就是“中國創新藥企估值重估”!
此話怎講?
對比中美兩國前10大藥企的整體市值:
中國與美國規模top的藥企都超過3000億,區別是一個是美元,一個是元,超7倍的差距。
目前,百濟神州,傳奇生物等國內龍頭創新藥企已開始有產品在海外上市,伴隨國內創新藥企產品出海后實現全球銷售,國內藥企的整體估值體系有望切換成海外龍頭藥企的全球美元評價體系!
那你可能又要問了:中國創新藥,憑什么未來能在海外擴大規模?
這就不得不提我國創新藥企的研發能力!
根據國盛證券研究所數據:2024年,中國在研創新藥數量全球第二;中國企業研發階段處于IND-NDA的細胞療法ADC、雙特異性抗體、溶瘤病毒管線數量位于全球首位。
好的先進的產品,到哪里都吃香~
剛說的是海外對咱們創新藥的需求在提升,現在再來看看國內不斷放量的需求。
這就直接體現在:我國醫藥最大買家“醫保基金”花錢速度越來越快!
根據《醫保統計公報》,2023年是過往4年中,醫保基金總支出增速最快的一年。
考慮到2024醫保談判已經落地,2025年多款新產品即將納入醫保放量,進入放量加速期,商業化加速、盈利能力改善有望驅動股價迎來主升浪。
提到“納入醫保”,大家或許還在擔心“集采”對藥企利潤的打壓。
恰好,近期,醫保局組織召開“優化醫藥集采工作研討”,醫保局集采政策有望迎來轉變,意味著重質量時代來臨。
一旦政策落地,藥企未來盈利有更可觀的預期,后續有望走“盈利重估”行情。
如果說前面亮點都是創新藥“需求端”的擴張,那么接下來看看“生產端”的變動——AI+創新藥。
隨著恒瑞醫藥、復星醫藥等宣布接入De-e-p-S-e-ek后,“AI+創新藥”成為市場關注方向之一。
“+AI”后最立竿見影的影響就是“降本增效”。
根據研究,AI可以幫助創新藥企將研發周期由原來的8-11年縮短至5-7年,并使其成本下降25%-30%。
除了“+AI”后可以降本增效外,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隨著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全球資金面逐步寬松,依靠大量外部融資搞研發的創新藥企,更容易搞到錢了!
融資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創新速度和范圍。
在經歷了2022、2023 兩年連續大幅度的萎縮后,創新藥企融資總額終于在2024年開始回暖,同比1.39%。明顯的回暖信號~
如果說前面3點更多是“預期”,是對美好未來的展望,那么,打鐵還需自身硬,要當主線,“現實”可不能拖后腿。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創新藥不僅有“強預期”,還有“強現實”!
信達生物,3月26日公布2024年業績:收入約94.22億元,同比增長51.8%;年內虧損9463.1萬元,同比收窄90.8%。
三生制藥。3月26日公布2024年度財報:歸母凈利潤達20.9億元,同比增長34.9%。
根據中郵證券研究:
我國創新藥企營收端總體增長,8家藥企實現30%以上增速,其中,百利天恒實現了936.3%高增速。
從利潤端看,2024年數家創新藥企實現了扭虧,包括神州細胞、百利天恒、科興制藥等,榮昌生物、百濟神州、諾誠健華、康寧杰瑞制藥、再鼎醫藥均虧損收窄。
一句話總結:2025年將是一些創新藥企“扭虧為盈”的一年,是我國創新藥企開啟“強現實”的元年。
1、需求端-海外需求擴張:中國創新藥企出海加速在全球銷售+我國先進的創新藥研發能力,使得我國藥企的整體估值體系有望切換成海外龍頭藥企的全球美元評價體系。(強預期)
2、需求端-國內需求擴張:醫保基金花費放量+集采規則有望優化,我國創新藥有望迎來盈利重估。(強預期)
3、供給端-降本增效:AI賦能創新藥企大幅降低研發時間和成本+美聯儲降息周期降低創新藥企融資難度,提高新藥研發速度。(強預期)
4、盈利端-扭虧為盈:2024年財報顯示創新藥企開始“虧損收窄”(強現實),2025年則是“扭虧為盈”的一年。
以上4點,是創新藥可能成為今年“新主線”的主要原因。
相比A股創新藥而言,港股創新藥有2個數據特點:
① 從“研發費用率”來看,港股創新藥顯著高于A股(2024H1港股10.2% vs A股6.2%),這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港股創新藥企更強的潛在競爭優勢。
② 從“海外業務收入占比”,港股同樣顯著更高(2023年港股44.6% vs A股14.4%)。
這兩個特點都很需要“錢”,①是企業投入研發需要錢,②是海外市場需要錢。
當行情好的時候,港股創新藥上漲力度會更猛,但是當全球資金面偏緊,港股創新藥受到的影響也更大。
現在大家可以做出選擇了吧~
A股創新藥:主要是“中證創新藥產業指數”,從主營業務涉及創新藥研發的上市公司證券中,選取不超過50只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重倉股有:藥明康德、恒瑞醫藥、長春高新、復星醫藥、智飛生物)
目前跟蹤該指數的ETF只有7只,其中創新藥ETF159992的規模達接近116億,遠超其他ETF,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
港股創新藥:主要是創新藥純度最高的“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重倉股有藥明生物、百濟神州、信達生物、中國生物制藥等。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