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理市教育體育黨工委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構建“選育管用”全鏈條教師隊伍管理體系,推動全市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云南省“云嶺紅燭·育人先鋒”黨建工作示范校,下關四中北校區的實踐成效成為全市教師隊伍建設的生動范例。
堅持黨管干部 夯實隊伍建設根基
大理市教體黨工委堅持“黨管干部、以干立身、以能配崗”的工作主線,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在下關四中北校區,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教師占比達44.04%,黨員班主任占50%,黨員備課組長占45%,獲評優秀教師的黨員比例高達93.75%。
"我們通過'一建二抓三創新'模式,把黨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下關四中北校區黨支部書記、校長元云介紹。該校以“嘉言懿行 知行合一”為黨建品牌,將標準化、規范化黨支部建設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打造了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創新引育機制 激發隊伍活力
市教體系統堅持“引育并重”原則,2024年通過校園招聘、高層次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補充教師321名。同時,構建多層次培訓體系,全年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28763人次。
“縣管校聘”改革成效顯著,全市141名校長教師參與交流輪崗。下關四中北校區作為集團化辦學核心校,與太和街道中學、上關二中等學校開展深度交流。“我們不是簡單幫扶,而是優勢互補、共同成長。”元云表示,通過互派校級領導、中層干部和學科教師,實現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
元 云
下關四中北校區黨支部書記、校長
我們集團校內部有太和街道初級中學、上關二中兩所學校,我們下派了校級領導、中層領導、一線老師前往成員學校進行交流,把我們的理念和方法帶過去,同時集團校下屬學校也派了相應學科的老師上來跟崗,這個深度融合的過程促進了我們老師團隊還有學生的成長。
太和街道中學交流教師張秋深有感觸:“在這里,我們學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這些收獲將促進我們學校的全面發展,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
張 秋
太和街道中學交流教師
在這里進行交流學習,讓我們學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優質高效的管理經驗。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管理經驗上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我們將認真學習、仔細體會、細心領悟,并把所學、所知、所感帶回我們的學校,以點帶面,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為使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作出努力。
優化選用機制 提升隊伍素質
在干部選拔任用方面,大理市堅持“事業為上”原則。近兩年,全市教體系統提拔任用干部46名,調整交流32名,職級晉升8名,干部隊伍結構不斷優化。
下關四中北校區制定了《打造教師專業發展樣板校實施方案》,通過“師帶徒、一線練”模式加速青年教師成長。該校還建設了元云初中英語省級名師工作坊,羅壹勤美術特色工作室,培養市級骨干教師21名,省級骨干教師2名,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強化激勵保障 營造良好環境
市教體系統持續完善待遇保障機制,通過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學校基礎設施等一系列舉措,切實保障干部教師權益,讓廣大優秀教師安心工作、潛心育人。并以“蒼洱黨旗紅·紅燭爭先鋒”為引領,通過選樹“十大最美教師”、建設2個省級名師工作室和3個州級名園長工作室、認定379名骨干教師等舉措,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為教育發展凝聚合力。
陳興根
大理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下一步,大理市將圍繞“引、育、用、留”持續發力,暢通人才引進渠道,增加年輕干部和名優教師研修機會,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打造高素質教育干部隊伍,為教體事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記者:楊雨 陳絲華
編輯:陳琳玲
值周:胡亞玲 楊丹妮
主編:李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