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一場重大的車禍,令車企重新審視激光雷達的重要性。
中國汽車市場經歷從上半場的電動化,向下半場的智能化轉型。各類傳感技術紛紛落地,激光雷達被認為能夠提供更多的安全冗余,但它的成本遠超視覺方案,這影響了普及的速度。
中國汽車產業是超大型的使用場景,而機器人有望接力汽車,成為培育激光雷達技術的重要土壤。得天獨厚的市場規模,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逼著激光雷達企業奔跑向前。在激光雷達領域,排名最靠前的已經不是法雷奧、博世等跨國企業,而是中國本土的速騰聚創等公司。
從汽車到機器人
智能輔助駕駛普及進入加速期,機器人產業爆發的背景下,中國兩家重要的激光雷達企業的出貨量大增。
速騰聚創業務收入規模攀升,2024年全年達到16.5億元,同比增長47.2%,連續三年高速增長;激光雷達總銷量約54.4萬臺,同比大增109%。
據速騰聚創CEO邱純潮在電話會議上透露,該公司“內部目標是激光雷達板塊今年下半年某個季度實現單季度盈虧平衡,在2026年實現全年盈利?!?/p>
禾賽科技則在2024年實現營收20.8億元,同比增長超10%。激光雷達總交付量為50.2萬臺,同比增長126%。
汽車產業從上半場的電動化,向下半場的智能化轉型。激光雷達被認為能在視覺解決方案之外提供必要的安全冗余。相較視覺方案,激光雷達對于障礙物的距離探測更加精準,在自然光線不足的情況下能更好發揮作用。
在ADAS領域,L2+輔助駕駛已經在快速普及,全系標配智駕已不少見。激光雷達能給智駕留出更多安全冗余,已經成為車企和消費者共識。這帶動更多車型開始裝配激光雷達,甚至已下探至15萬元以下車型。
“激光雷達的市場空間在不斷擴張,搭載率還將持續上升,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車型選擇全系標配激光雷達。隨著L3前裝量產及Robotaxi加速全面商用的進程,對更高性能激光雷達的需求也不斷出現。”邱純潮表示。
廣汽傳祺向往S7在3月底上市,這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價格17萬起。它搭載了速騰聚創的超薄中長距激光雷達MX,這款激光雷達的起售價格不到200美元。
速騰聚創過往一年只能開發一兩款激光雷達產品?,F在基于收斂的架構和平臺,以及企業對芯片的更深理解,一個新品的開發周期縮短到了三個月。
中國汽車產業,是激光雷達最好的土壤。
中國汽車市場規模遠非其他任何國家可比,相應的汽車制造生態龐大。中國每年新車銷量接近3000萬臺,而第二大國美國只有中國一半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國所銷售的3000萬輛汽車中,已經有四成是新能源汽車,這為相關零部件技術,以及車輛智能化的發展開辟了可能。中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和龐大規模,才令激光雷達這一新興技術得以成熟,且成本低到適宜大規模推廣。
機器人,或者說具身智能,在汽車之后,正成為激光雷達重要的落地場景。
不少車企投身具身機器人,比如小鵬汽車、特斯拉等。這些車企開拓機器人業務,很自然地為其供應鏈上的激光雷達企業提供了增量機會。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激光雷達企業,已開始與宇樹、上海人形以及海外知名具身機器人公司等推進合作。
激光雷達傳感器及融合感知解決方案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車載市場格局穩定、持續增長;機器人市場迎來需求爆發?!鼻窦兂北硎尽?/p>
中國企業為主
激光雷達并非首先被中國車企采用,而是率先在美國車企落地,但價格制約了它的普及。
在這一技術發展的早期,單一激光雷達的價格就達到幾萬美元,它能夠用于某款智駕的測試車輛,但無法實現批量化落地。谷歌早期測試其無人駕駛技術,采用的是Velodyne提供的激光雷達。
法雷奧、博世、速騰聚創、禾賽、Luminar等一大批企業都涌進這個賽道。隨著產業規模逐步放大,激光雷達價格有所下調,但對于大規模推廣還是過高。這也是特斯拉舍棄激光雷達,而轉向視覺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企業,或者說中國產業生態,在激光雷達領域再次證明是真正的成本殺手。長三角、珠三角兩地都具備相對完備的電子產業。
速騰聚創的總部基地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具備深汕陸海聯通的區位優勢和以車聚產的配套能力,未來在深汕規劃落地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兩個產業集群。禾賽科技總部位于上海,其研發與制造一體化的激光雷達智造中心也在上海,投資金額近 10 億元人民幣。
一家上市激光雷達企業的創始人對第一財經表示,他開車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實現跨城,從自家工廠到達供應商工廠。這種便捷的供應鏈體系,對于需要不斷試錯迭代、產業上下游一次次碰撞才能提高性能和良率的企業,是最寶貴的財富。
除了本地供應鏈條完備,激光雷達企業的客戶可能也在本地。比如速騰聚創的客戶之一就是不遠處的廣汽集團,禾賽科技所在的上海也是在中國汽車制造的中心之一。這種強大的上下游供應體系,在其他任何國家都難以實現,而中國有不止一張這樣的制造網絡。
機器人正成為激光雷達用武之地。激光雷達成本的下降,使其能夠從車載領域,進入泛機器人領域。中國的工業、倉儲、無人配送、消費智能等場景中,滲透入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裝備。這些機器人可以是穿梭在倉庫的AGV,也可以用于配送的無人車,未來更可能是人形機器人。
“涉及機器人這樣的偏硬件產品,在中國這個土壤,你能找到機器人整個供應鏈。在中國能找到特別多的企業,尤其是在深圳,我們上午畫個圖,下午就送到工廠去開始搞了。這是中國得天獨厚的地方。”上述創始人表示。
在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已經基本沒有外資企業的份額。蓋世汽車研究院2024年激光雷達供應商裝機量排行顯示,在車載領域,2024年速騰聚創以33.5%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華為技術以27.4%的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二,居于行業第三和第四的分別是禾賽科技和圖達通。
中國的市場規模,以及激烈,甚至是慘烈的市場競爭,逼著中國激光雷達企業奔跑向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