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韓聯社消息稱,韓國檢方以"涉嫌受賄"為由傳喚前總統文在寅,引發政壇地震。這一動作背后,是否隱藏著執政黨為保總統尹錫悅而掀起的政治風暴?
文在寅之女文多惠因涉嫌受賄被立案,檢方指控其前夫徐某在泰國易斯達航空任職期間獲得的2.23億韓元薪資,系共同民主黨前議員李相稷為換取總統任命權而行賄。值得注意的是,李相稷2018年被文在寅任命為中小企業振興公團理事長——這一總統直管職位,恰是檢方調查的核心線索。
文在寅資料圖
共同民主黨"前政權對策委員會"直指檢方邏輯荒謬:"女婿的合法收入如何成為岳父受賄證據?" 該委員會揭露,檢方在缺乏直接證據指向文在寅的情況下,選擇將親屬經濟糾紛政治化,實為轉移公眾視線。韓國政壇分析人士指出,此類"血緣關聯罪"調查手法,與樸槿惠時期"親信干政"調查存在本質區別,或暗示司法體系已被現任政府深度操控。
隨著尹錫悅彈劾案宣判進入倒計時,首爾街頭淪為政治角斗場。自由統一黨計劃動員20萬人在光化門廣場集會反對彈劾,而進步派團體"緊急行動"則在景福宮附近集結10萬民眾要求罷免總統。警方預計當日參與人數將突破30萬,交通管制范圍覆蓋首爾半數主干道。
最新民調顯示,六成韓國民眾傾向支持彈劾,較上月微升兩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與憲法法院遲遲未決形成微妙張力——當民意已現傾斜,司法程序卻陷入膠著,執政黨是否正通過司法資源再分配,為總統編織"安全網"?值得注意的是,3月26日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二審被判無罪,這一轉折點恰與文在寅案調查加速同步,執政黨司法布局的意圖愈發明顯。
文在寅資料圖
韓國政壇素有"青瓦臺魔咒"之說,歷任總統幾乎難逃司法審判。文在寅曾是少數平穩卸任的例外,如今卻面臨被卷入受賄調查的困境。歷史似乎正在重演:2017年樸槿惠被彈劾后,檢方隨即對李明博展開調查;如今尹錫悅面臨彈劾危機,文在寅突然被推至輿論漩渦。
更值得注意的是,文在寅今年2月罕見公開反思任內提拔尹錫悅為檢察總長的決定,稱"心中歉意難以言表"。這種罕見的政治表態,恰與當前檢方動作形成詭異呼應。當曾經的政治遺產變成今日的燙手山芋,文在寅是否已成為執政黨精心設計的"替罪羊"?
韓國憲法規定,總統彈劾需國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而目前共同民主黨在國會占據過半席位。執政黨通過控制檢方調查節奏,選擇性曝光前政權弊案,實際上已將司法程序武器化。當文在寅案調查與尹錫悅彈劾案審理形成時間差,執政黨是否在利用司法資源進行政治清算?
文在寅資料圖
國際觀察家指出,韓國司法體系正面臨獨立性危機。當彈劾程序淪為政黨斗爭工具,當司法調查變成政治博弈的延伸戰場,韓國憲政秩序或將陷入更深的動蕩。這場圍繞文在寅展開的調查,究竟是司法正義的體現,還是執政黨為保總統而發動的政治攻防戰?首爾街頭的百萬民眾,或許正在用腳步丈量著韓國民主的真正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