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眾多港口吞吐量創新高,港口成外貿晴雨表
文|蔣雨彤 王靜儀
編輯|王靜儀
巨型貨輪從各地駛來,裝卸作業晝夜不息。廣闊的港區內,排列整齊的集裝箱堆疊在一起。起重機的臂膀上下移動,運輸的車輛來回奔走。這便是港口最日常的一幕。
縱觀中國版圖,1.84萬公里大陸海岸線蜿蜒曲折,港闊水深的天賦優勢,孕育出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世界級港口群,中國的港口基礎設施規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根據交通運輸部3月底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176億噸,同比增長3.7%,集裝箱吞吐量達3.3億標箱,比上年增長7.0%,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國分別占八席和六席。
長三角雙雄地位穩固:2024年,寧波舟山港以13.77億噸的吞吐量(同比增長4%),蟬聯世界第一;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第一次突破5000萬標箱,鞏固航運中心的位置。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表示,港口發展主要是與內外貿有關,特別是外貿有關,港口吞吐量大幅上漲,表明了中國對外貿易的活躍程度。
進入新的一年,港口作為經濟的晴雨表,疊加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潛力。
長三角雙雄地位穩固
世界港口版圖上,寧波舟山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坐標。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的超級大港,這里擁有全國最大鐵礦石碼頭、亞洲最大原油碼頭以及全球唯一雙“千萬箱級”單體集裝箱碼頭,吞吐量常年蟬聯世界第一。
寧波海關的數據顯示,寧波舟山港2024年共完成貨物吞吐量超過13.77億噸,同比增長4%,創歷史新高,居世界第一;其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93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1.3%,居全國第二。
寧波舟山港由寧波市和舟山市兩個港口在2006年合并重組而來,由鎮海、北侖、大榭、穿山、洋山等19個港區組成。合并后僅用了三年時間,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
這里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獨特的地理環境滿足了眾多超大型巨輪進出,其中萬噸級以上大型泊位近170座,5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過100多座。
根據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港,601018.SH)2024年年報,全年營業收入287.02億元,同比增長10.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98億元,同比增長4.91%。
雖不及寧波舟山港具有港闊水深的天然優勢,但是上海港的崛起更展現了區位經濟因素的逆襲。
港航業內有個通俗標準:“港口大不大,就看吞吐量;港口強不強,要看集裝箱。”
集裝箱吞吐量是衡量港口運輸能力和國際貿易水平的重要指標,從2010年開始,上海港的集裝箱數量已經連續15年排在世界首位。上海港2024年完成5150.6萬標箱,是全球首個年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的港口。
“港、產、城”(港口、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模式,港口運輸的貨物用于發展產業、城市,同時有利于國際貿易增加,港口吞吐量自然大,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上港集團(600018.SH)的2024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收381.17億元,同比增長1.51%;歸母凈利潤149.54億元,同比增長13.26%。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外貿出口重箱、國際中轉箱、水水中轉量的持續增長,這是上港集團歸母凈利潤連續四年突破百億元。
上海港的樞紐地位日益凸顯。從運輸結構看,2024年上海港水水中轉比例達60%,創歷史新高,海鐵聯運集裝箱運量超90萬標箱,同比增長約40%。
全國港口增長分化
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24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前十名分別為:寧波舟山港、唐山港、上海港、青島港、廣州港、日照港、蘇州港、天津港、煙臺港、北部灣港。
不僅僅是兩個第一的港口在突破增長,中國主要港口也捷報頻傳。
2024年,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340萬標箱,同比增長11.8%,創下歷史新高。根植于深厚的外向型經濟基礎,以及大灣區組合港增加了水水中轉量,港口貨物、汽車海運、港口LNG吞吐量均創歷史新高。
受益于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港在中國主要港口中增長亮眼。2024年,北部灣港完成902萬標箱,增速為12.4%,連續八年的增幅達到兩位數。
2024年北部灣港新增集裝箱航線8條,總數達到80條,其中外貿航線49條,基本實現了東南亞、東北亞主要港口全覆蓋。未來平陸運河的建成,也將進一步提升北部灣港的規模和能級。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里,全國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76億噸,比上年增長3.7%,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54億噸,增長6.9%。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32億標箱,增長7.0%。
在一片“漲”聲之中,廈門港卻呈現了不一樣的趨勢。
2024年,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為1225萬標箱,排名全國第七,同比下降2.4%;貨物吞吐量21074萬噸,同比下降4.3%。這一現象主要歸因于內支線統計口徑調整、腹地經濟支撐不足以及港口業務重心轉移。
盡管如此,廈門港在2025年年初便積極謀取新發展,新增兩條東南亞航線,總數達47條,位居中國東南沿海港口首位。截至2025年2月,已開通180條集裝箱班輪航線,通達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個港口。
廈門港結合區域產業需求,推動港航合作,通過積極向外的新舉措,2025年1月-2月廈門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1.09萬標箱,同比增長3.76%,完成了由負轉正。
為什么中國港口的發展動能普遍如此強勁?
港口是外貿經濟的晴雨表。2025年1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2024年12月及全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進口18.39萬億元,同比增長2.3%;全年貿易順差7.06萬億元。
同時,港口見證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2024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6.4%,占進出口總值的50.3%,其中出口、進口分別增長9.6%和2.7%。此外,中國持續同拉美、非洲、中亞五國、中東歐等加強經貿合作,對其進出口分別增長7.2%、6.1%、7.2%、7.5%。
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傳統歐美市場之外的新興市場潛力,還在全球物流鏈多元化的趨勢下,凸顯了中國港口以高效運作和穩定服務將自身抬到“全球貿易的核心節點”的位置。
展望2025年的港口行業,中證鵬元預測,由于國際地緣政治沖突此起彼伏,港口外貿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不確定性加大;但國內經濟韌性較強,國內需求仍存支撐,預計2025年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將維持低速增長。
未來競爭:綠色、智能
港口面積的有限性和集裝箱增長的無限性,使得港口工作效率成為提高集裝箱吞吐量的重要指標。
上海洋山深水港是全球最早實現智能化的港口。從2017年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洋山港區連續幾年位居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CPPI)榜首。
伴隨著2024年8月,上海港羅涇集裝箱港區一期工程正式開港,上海自動化碼頭的成功升級到2.0版。上港集團哪吒科技總經理黃桁說:“‘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成果,已在國內外14個碼頭中得以復刻應用。”
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建成全自動化碼頭52座,應用規模、作業效率、技術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
比如天津港與華為聯合研發智能港口系統,優化生產調度和作業效率,大型集裝箱裝卸設備自動化率行業領先;山東港口日照港建成全國首個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港口,實現作業效率提升30%,勞動生產率提高3倍。
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完善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評價體系,大力推進傳統碼頭智能化改造,持續提升港口服務智慧化水平,更好增強港口基礎設施水平和發展韌性。”
除了智能化,綠色轉型同步加速。2023年底,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未來十年中國港口綠色智能化發展的方向。
當前中國11個國際樞紐海港港內集卡清潔能源使用率占比超過60%,沿海主要港口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綠色疏運比例超過85%。
綠色燃料的推廣也在加速。上海港、大連港、寧波舟山港等主要港口均在積極提升綠色甲醇、生物燃油等加注能力,為未來低碳航運提供技術支持。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創建,港口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綠色集疏運比重持續增長。
業內普遍分析認為,傳統大規模吞吐量增長已經不再是港口經濟唯一追求,近年來中國港口正在以“智慧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為外貿經濟持續增長注入新動力。隨著2025年海運市場向好,且“淡季不淡”的行情或將在2025年延續,帶動全年外貿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
責編 | 張生婷
題圖 | 新華圖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