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特朗普
特朗普再度出手掀起全球關稅戰,一口氣挑戰60個國家,對于全球的聲討,美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接受采訪時威脅,不準報復美國,那么,要與60多國打關稅戰,特朗普底氣從何而來?特朗普新一輪關稅戰,將給世界帶來哪些不良影響?美國會為此付出哪些慘重代價?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從特朗普掀起全球關稅戰這一話題說起,為你進行分析。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行政令,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包括中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征收更高稅率的“對等關稅”。這一政策立即引發全球震動,多國政要密集表態反對,澳大利亞總理直言這不是朋友行為。特朗普聲稱此舉是為了“讓工廠和就業回流美國”,但現實可能遠比他宣稱的更為復雜。這場單邊主義關稅戰不僅折射出美國國內政治的邏輯,更將全球貿易體系推向未知的深淵。
第一個問題:要與60多國打關稅戰,特朗普底氣從何而來?
特朗普政府推動如此激進的關稅政策,背后依托三重支撐體系。首先,法律工具成為其突破制度約束的關鍵。通過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特朗普以“國家緊急狀態”為名繞開國會,直接實施關稅政策。
該法案賦予總統在“非常威脅”下廣泛的經貿制裁權,使其能夠快速推進政策而無需復雜的立法程序。這種“緊急狀態”的濫用,成為了特朗普推行其關稅政策的有力法律武器。有了這個法律依據,特朗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繞開國會的掣肘,更加自由地實施他的關稅計劃。
其次,國內政治需求驅動政策走向。特朗普將關稅政策包裝成“美國優先”的解決方案,聲稱“對等關稅能奪回被外國搶走的就業”。這種敘事精準擊中了部分藍領選民對產業空心化的不滿情緒。
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崗位自2000年以來減少570萬個,特朗普的這一承諾就像是給這些選民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他們看到了就業機會重新回到美國的希望。同時將復雜的經濟問題簡化為“外國不公平競爭”,這種說法強化了他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讓很多美國民眾覺得特朗普是在為美國的利益而戰。
圖為馮德萊恩
最后,政策設計中暗含談判籌碼。美國財長貝森特在關稅公布后呼吁各國“勿報復”,暗示政策存在調整空間。例如,對歐盟設定的20%稅率明顯低于其聲稱的“對等”標準,實則為后續談判預留余地。這種“先揮大棒再給胡蘿卜”的策略,試圖迫使貿易伙伴在壓力下主動讓步。但現實是,多數國家并未屈從于這種威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直言“將采取反制措施”,澳大利亞更明確表示要訴諸WTO爭端機制。
第二個問題:特朗普新一輪關稅戰,將給世界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已引發多重連鎖反應。首當其沖的是全球供應鏈的劇烈震蕩。關稅戰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在全球供應鏈高度一體化的今天,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影響到整個鏈條的正常運轉。
圖為特斯拉
以汽車產業為例,美國對鋼鐵、鋁材及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直接導致特斯拉等車企的海外零部件成本飆升。供應鏈風險公司Interos.ai測算,僅汽車運輸成本就可能增加6500美元,最終轉嫁給消費者。這種成本傳導效應在科技行業尤為明顯,蘋果、英偉達等企業因擔憂供應鏈中斷,市值單日蒸發超7000億美元。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全球經濟復蘇進程被打斷。貿易摩擦會讓企業對未來的市場前景感到擔憂,從而抑制投資和消費。企業不敢輕易擴大生產規模,消費者也會因為商品價格上漲而減少消費。美國稅務基金會假設了一種最極端的情況,若美國對全球加征20%關稅,美國的GDP將減少1.7%,而貿易伙伴的報復性措施將形成惡性循環。
美股更是集體跳水,納指期貨下跌2.7%,小盤股指數羅素2000股指期貨下跌3.39%。這種不確定性已導致企業投資意愿驟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等跨國企業坦言,地緣政治風險正在重塑其全球布局策略。
圖為世界貿易組織
最危險的沖擊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瓦解。WTO框架下的關稅互惠原則被美國單邊行動徹底架空,1947年以來建立的規則體系面臨崩解風險。歐盟貿易專員直言“這是對世界經濟秩序最危險的打擊”,而發展中國家更擔憂保護主義浪潮蔓延,緬甸、柬埔寨等國承受著44%,49%的超高關稅,其脆弱的經濟結構可能因此崩潰。
而美國這種無視國際規則的做法,如果引發其他國家的效仿,從而掀起一股保護主義浪潮。一旦各國都紛紛采取保護主義措施,全球貿易秩序將陷入混亂,這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是一場災難。
第三個問題:美國會為此付出哪些慘重代價?
圖為美國人民
看似強硬的關稅政策,正在讓美國承受三重反噬。最直接的痛苦來自國內消費者。關稅的增加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成本。安德森經濟集團分析顯示,汽車關稅可能導致進口車價上漲2萬美元。而耶魯大學研究發現,關稅導致價格上漲可讓普通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減少3800美元。這種生活成本上升與持續高通脹疊加,正在侵蝕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即便白宮宣稱用關稅收入“減稅并償還國債”,也難以抵消民眾的實質損失。
美國的產業層面同樣受到反噬。以特斯拉為例,由于海外零部件成本上升,特斯拉的生產受到了影響,導致股價暴跌7.84%,暴露出美國制造業的深層脆弱性。更諷刺的是,美國鋼鐵業并未因關稅受益,其進口鋼鋁來自中國和印度,關稅反而推高了本土汽車、機械等下游行業成本。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困局,凸顯了供應鏈全球化的不可逆性。
圖為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
國際舞臺上,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日益孤立,損害了其國際形象和領導力。許多國家對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表示不滿,認為其破壞了全球貿易秩序。傳統盟友歐盟批評其“破壞西方團結”,日本直言政策“違背日美協定”,澳大利亞更斥責“這不是朋友的行為”。當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伙伴也加入反制行列時,美國在地緣經濟格局中逐漸淪為“孤島”。這種孤立不僅削弱其國際領導力,更為中國等國家深化區域合作創造了戰略空間。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發動的關稅戰是一項損人不利己的政策。它不僅擾亂了全球經濟秩序,損害了多邊貿易體制,也給美國自身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代價。正如約翰·多恩所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在全球化的時代,合作共贏才是正確的選擇。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