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閏月逢清明,三人不上墳”,今年清明可以上墳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是春天第四個節氣,也是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其它三個節日分別是:“端午節,中秋節,春節”。
但是清明節和其它三個節日不同,它是唯一祭祀祖先的一個節日,所以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
不論是在外上學的大學生,或者是創業老板,還是打拼的人們等等,都是要回到農村老家,去祖先的墳墓前上墳。并擦拭一下祖先的墓碑,給祖先的墳頭捧上一些黃土,以表達孝道之情。
不過對于清明節上墳,近幾年在農村里流傳了這樣一個說法:“閏月逢清明,3人不上墳”,那么這句話是啥意思?今年又是雙春年閏六月,清明節可以去上墳嗎?我來說一下:
今年清明節不一般:
和去年相比,今年清明節有幾個不一般之處,我來說一下:
①今年是“閏六月”的清明節。
和往年不同,2025年乙巳蛇年有著“閏六月”的清明節。那么為啥今年閏六月呢?
其實閏月的由來,是由農歷與公歷的差異而制定的。我們都知道,農歷以月球潮汐變化而制定的,一個月相周期是29.5天,一年有12個月共354天。
而公歷是根據地球公轉太陽而制定的歷法,一年有12個月共365天,這樣農歷一年比比公歷的少約11天。
如果長期累積下去,這會導致農歷月份與季節脫節,比如到了農歷春節的時候,二十四節氣已經出現在夏季了。所以我們老祖宗為了平衡四季和農歷年的關系,就采取了閏月的方式,比如說:“三年一閏,五年兩閏,七年三閏”,所以2025年也就有了兩個月,俗稱閏月。
為啥今年閏六月呢?
其實今年閏六月,是由于中氣缺失與閏月規則而至定的,而進入2025年以后,因為中氣缺失的原因,農歷六月后的月份僅有節氣“立秋”而無中氣“處暑”,所以農歷2025年也就有了“閏六月”。
所以來說,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有著“閏六月”的清明節,是60年不遇到的。
②今年是“雙春年”的清明節。
當然2025年也是雙春年,這也是農歷與陽歷的時間差導致雙春現象。
在上述我們已經說了,農歷一年12個月約354天,這比陽歷年少了11天左右,所以我們老祖宗為了協調兩者的時間差,就采取農歷閏月的方式,也就是每2-3年增加一個閏月。
比如說,2023年閏二月,這就多了一個二月,2025年閏六月,這又多了一個六月,這就導致了2025年有了384天。
而二十四節氣和公歷年是相對應的,一年有24節氣,但是在多了一個月的情況下,因此多了一個節氣,因此一年兩個立春就產生了,所以2025年則形成“雙春年”。
而今年兩個立春分別出現在:
第一個立春節氣:農歷正月初六,2025年2月3日。
第二個立春節氣:農歷臘月十七,2026年2月4日,這均落在同一農歷年內。
“閏月逢清明,三人不上墳”的意思:
這里的“閏月逢清明,三人不上墳”,指的是:
第一種人:清明節有四種屬相的人不上墳。
這五種屬相別是:屬蛇的人,屬豬的人,數虎的人,屬猴的人。
第二種人:女婿是不能上去岳父家的祖墳上去上墳的。
第三種人:孕婦,小孩,一些身體弱的人,也是不能在清明節上墳的。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①民間老人認為,時間重復和上墳的“忌諱”說。
按照民間的說法,閏月是指一年有兩個月,所以時間也是重復的,所以在重復的時間里做一些大事,會有一些運勢或事件重復。
比如說在“雙春閏月”年里,民間里會有兩個春的說法,所以也是不適宜結婚的。而在閏月清明上墳也是一樣,民間老人認為,如果在閏月上墳的話,會有“重復祭奠”的寓意在里面,而祖先在一年經歷兩次“死亡”,也是不太好聽的。
②民間老人認為的,節氣與氣候的關聯說。
按照正常的年份,一年二十四節氣,有365天,這樣四季也就正常了,而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此時天氣已經暖和了。
所以來說,清明節也是和春季氣候相契合的時節,比如“氣清景明”,“春景當明”等等,如果清明節氣候正常的話,那么也是非常適宜祭祀的。
但是按照節氣與氣候的關聯說法,如果遇到閏月年或者雙春年的話,那么二十四節氣中的時候也就提前了,而今年清明節或者提前到農歷二月底,或者三月初。所以進入到這個氣溫以后,因為天氣寒冷或者天氣炎熱的原因,導致一些蟲子螞蟻比較活躍,所以老祖宗認為,這也是不宜外出祭祀上墳的。
“閏月逢清明,三人不上墳”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當然我們進入現代社會以后,根據現代視角和一些專家的觀點來說,自然是沒有科學和歷史依據的,具體原因是:
①清明節和公歷年相關聯。
公歷年一年有365天,是根據太陽達到黃經的度數而制定的,也就是地球公轉太陽一圈的度數。
而二十四節氣是和公歷年是相關聯的,而清明節等其它節氣,在農歷月份是固定的,比如說:清明節的節氣時間在,陽歷4月5日前后左右,
所以按照這樣的說法,這和陰歷是沒有太大關系的,因此在清明節上墳也是百無禁忌。
②閏月是老祖宗為了平衡四季而至定的。
按照民俗學家的說法,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前,我們老祖宗把立春節氣定為春節,而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以后,才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所以在古時候,并沒有雙春年的說法,古人們把這樣的年份定為“陰差陽錯年”,所以既然在古時候沒有雙春年,那么這種說法自然沒有道理的。
通過上述來說,對于上述的“閏月逢清明,三人不上墳”是沒有歷史記載和科學依據,而這種說法更多是一些民間杜撰或地域性習俗的泛化而有的,這才出現了這種說法。因此到了清明節的時候,該上墳還是要去上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