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身姿曼妙、儀態萬千,S型曲線迷倒無數人;
TA能默默做配角,也可占據C位,顏值能打,還能屈能伸;
TA還超百搭,管他是粗獷還是豐潤,細瘦還是華麗,CP感隨時拉滿;
最關鍵的是,雖然入行就是“跑龍套”的,
但卻始終堅守,最終一度逆襲為“頂流”!
哦豁,哪位“配角”這么牛?
不賣關子了,有請 中國傳統紋樣·「卷草紋」!
若把中華文明比作一部史詩大片,卷草紋大概是那個“戲份不多卻貫穿全場”的 黃金配角。
它既不像龍鳳紋般自帶主角光環,也不如青花瓷紋樣那般家喻戶曉,卻默默在壁畫、石刻、瓷器、絲綢上“跑龍套”幾千年,最終“熬”成了橫跨歐亞的文化頂流。
今日 清明 ,宜緬懷,宜傳承。
歡迎來到 【紋YOUNG二十四節氣】 特別專欄。
由 湖南衛視、芒果TV與數字文博大平臺山海App ,
聯合 長江流域博物館聯盟 及 南京市博物總館 為您特別呈現。
「卷草紋」是一種由主莖 “S”型波狀曲線 和 “C”型曲線 所構成的重復組合紋樣,動靜結合的曲線讓它充滿了生命的躍動感,別具韻味。
可能是因為曾經過于“小透明”,關于「卷草紋」的演變,說法不一。有說它是由早期的 植物紋樣 演變而來,最早見于原始陶器,在漢代開始初露端倪;也有說它與 卷云紋 大有關聯,在商周青銅器上已有“S”型曲線。
無論如何,卷草紋的誕生與流行可以追溯到老祖宗們對 花草的偏愛 ;更在隋唐時期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它不僅承包了敦煌壁畫的邊角裝飾,還隨著遣唐使東渡日本,成為備受追捧的 “大唐限定紋樣” ,誕生出 “唐草紋” 的風格細分。
風靡東亞不說,「卷草紋」還成為了有名的“國際紋”——不僅與 阿拉伯藤蔓紋 隔空撞臉;更在 法式中國風 (Chinoiserie)里,用巴洛克式的華麗轉身點亮了18世紀。
南京市博物總館 吉州窯褐彩卷草紋瓷瓶 (宋)
是的,「卷草紋」流轉于敦煌藻井的華彩、宋元瓷器的釉色,見過石窟的粗獷、織錦的豐潤以及大洋彼岸的風景,也 被今人賦予摩登的輪廓……「卷草」無鋒,卻刻下數千年文明的年輪。
這位配角的逆襲,本質是中華文明的“兼容性Buff”:它既能吸收埃及的蓮花、希臘的茛苕、阿拉伯的藤蔓,又能用盛唐的氣度把它們熔鑄成“中國芯”。
下次再見到卷草紋,不妨對它說一句:“活久見啊,老鐵!”
走!這個清明假期,去博物館“踏青”吧!
今日互動
你身邊的「卷草紋」長什么樣?
不如在評論區,曬曬你生活里的「卷草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