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每一次出現,都會把我們帶回到這個特殊的日子。
清明祭祖,無論身在何處,能回家的一定都會回去。
這不是形式,而是對先人的緬懷,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但是,寧夏固原這個地方,卻在這個充滿著哀思的日子里,每年如一的上演著感動全國的傳承。
2300多名師生,徒步百里去祭奠先烈,家長們也大都表示支持,甚至是有家長自發組織擂鼓助威。
從1955年開始,一堅持就是整整30年了!
我屬于淚點比較低的人,每每看到這類的新聞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人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善忘,這是一種特別的進化,會幫助人類從痛苦中快速的解脫出來,從而更好的面對未來。
但是,這個特性,也會導致我們逐漸的淡忘很多本不該淡忘的東西。
比如,過去的屈辱,那些為了子孫后輩可以更好生活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先烈們。
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會主動去祭奠一下身邊可見的先烈們?
祭祖,大多都能去做,這是血脈的傳承,那里埋葬的不只是故去的先輩們,也是我們的根。
葉落歸根,歸的就是這個根。
但是,很多先輩們卻歸不了根,有的有記錄,有的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
烈士陵園是國家給予這些先輩們新的根,他們也需要被祭奠,被記住,被人緬懷和追思。
當然了,這個事情不做,也不會有人去說什么,這個祭祖是不同的。
但是,有人去做了,還是會讓人感動,如果有人年復一年的去做了,更會讓人感動。
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也沒錯,這些孩子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大概率是要超過那些沒有進行過這些活動的人。
但我認為,這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教育,這也是信仰的傳承。
先輩們為了什么而奮斗?
不只是保家衛國,也是對人生信仰的追求,這個追求是要高于家國情懷的,他們追求的是更美好的愿景!
只是,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崇高的愿景?
現在還有多少教育從業者會告訴自己的學生們,當年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究竟是為了什么?
我們看了那么多的電視電影,除了精彩的情節之外,有多少人還會在意那些年堅韌不拔的信仰的力量?
清明節的意義,是祭祀,是緬懷,是慎終追遠,但何嘗又不是讓你清明自省呢?
人總要死去,這一生究竟該如何度過?
在先輩們的墳前,我們可以更真實的面對自己。
我覺得這種活動很好。
雖然也有人說,徒步百里,對于孩子們來說,太遠了,活動是好,但前進的方式可以有所改變。
也有道理。
畢竟,現在很多孩子的身體缺乏足夠的鍛煉,情況并不是很好,超負荷運動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但是,身體的極限,恰恰也是這次活動的意義之一。
徒步也是為了感受當年紅軍長征路的精神,走一次,一生不畏難!
很羨慕。
羨慕這群孩子,這種活動的意義是超凡的,收獲也是巨大的。
我們真的很有必要,不斷的重申當年先輩們的宏愿。
讓他們的子孫后代們,也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后代們真正的可以過上他們想要給予我們的生活。
祖國現在已經很強大了,他們的宏愿也在慢慢的實現中。
到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還有很多地方的不足。
任重道遠。
但是,只要這種精神永存,先輩們的信仰和用生命去追求的那個美好世界,就一定會真實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清明節的厚重,語言無法表達,唯有用行動去詮釋。
先烈用足跡鋪就星辰大海的來路,我們用銘記照亮民族精神的歸途。
最深的緬懷不在淚水里,而在傳承中。
我建了個讀書寫作群,喜歡讀書的朋友,添加下方微信,備注“讀書”,一起交流。
文末點個“在看",一起慢慢變富!
作者簡介:
80后,讀書寫作人,位卑言輕,但還是想說點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