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提示
今天是“清明節”。提倡文明祭奠、低碳祭掃,建議采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網上祭奠、社區公祭、紅色祭掃等現代祭掃方式,共同營造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的良好祭掃氛圍。
【清明-節氣時間】
2025年4月4日 20:48:21
農歷乙巳年 三月初七
清明
二十四節氣之一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兼具自然與人文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節氣期間,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自然界呈現“清陽升發、萬物萌動”之象。中醫認為此時肝氣旺盛、脾胃易受濕困,養生需遵循“疏肝健脾、祛濕防寒”原則,順應春生之氣,調和陰陽。
養生要點
1疏肝理氣:肝主春,若情緒波動易致肝郁,需保持心境平和。
2 健脾祛濕:節氣期間雨水增多,濕邪困脾,飲食宜清淡利濕。
3 防風防寒:“倒春寒”多發,注意頭頸、關節保暖。
4 清補陽氣:避免大溫大補,以柔潤升發之品調養。
起居防寒濕
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早晚溫差較大,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受寒感冒。同時,應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以養陽氣。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早上6-7點起床。
每天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減少細菌和病毒的滋生。同時要保持居室干燥,回南天或陰雨天用除濕設備或點燃艾條祛濕避穢。雨天減少外出,避免久坐濕地,關節部位(如膝、腰)可適當熱敷。
運動助泄肝氣
1. 踏青散步:清明踏青可舒展筋骨,促進氣血流通,緩解春困。
2.運動宜柔緩舒展:晨起練習八段錦、太極拳,助肝氣疏泄。避免劇烈運動耗氣。
3.戶外避風防敏:過敏體質者外出戴口罩,避免花粉、柳絮引發鼻炎、哮喘。
移情易性勿過悲
中醫認為“肝主情志”,清明時節肝氣旺盛,情緒容易波動。尤其掃墓時易生“傷春”之情。因此,清明掃墓祭祖后,宜通過踏青、聽音樂、聊天、放風箏等方式轉移哀思,避免悲憂傷肝。
飲食調攝
飲食原則:減酸增甘,少葷多素。應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具有養肝、健脾、祛濕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推薦食材:
疏肝:香椿、薺菜、枸杞葉、玫瑰花。
健脾祛濕:山藥、茯苓、薏米、白扁豆。
升發陽氣:韭菜、春筍、豆芽、蔥姜。
慎食:羊肉、辣椒、冷飲、糯米,易助濕生痰。
藥膳推薦
菊花枸杞薄荷茶
【原料】菊花5克、枸杞6克、薄荷3克。
【制法】沸水沖泡,燜5分鐘代茶飲。
【養生功效】清肝明目。緩解春燥目赤、頭痛眩暈,肝火旺者可加決明子5克。
荸薺百合羹
【原料】荸薺6顆、鮮百合50g、枸杞、冰糖、水淀粉適量。
【制法】荸薺去皮切塊,加入百合,清水煮沸后轉小火煮15分鐘,加適量冰糖調味。加入適量枸杞,水淀粉勾芡即可。
【養生功效】清熱生津、潤肺安神。適合春季陰虛火旺、失眠多夢者。
香椿豆腐羹
【原料】香椿芽50克、內酯豆腐200克、雞蛋1個、枸杞5克、鹽、芝麻油、水淀粉少許。
【制法】將香椿芽焯水切碎,豆腐切丁。雞蛋打散煎成蛋皮切絲,與豆腐、香椿、枸杞同煮,開鍋后調入水淀粉成羹,調味后淋香油。
【養生功效】清熱潤燥、健胃理氣。適用春季肝火旺盛、目赤口干、食欲不振者。
佛手瓜薏米排骨湯
【原料】佛手瓜1個、炒薏米30克、茯苓15克、排骨300克、陳皮5克。
【制法】排骨焯水,佛手瓜去皮切塊;將所有材料加水1.5L,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
【養生功效】疏肝理氣,健脾利濕。適用肝郁氣滯(胸悶脅脹)、舌苔厚膩、春困乏力者。
枸杞葉豬肝湯
【原料】鮮枸杞葉150克、豬肝100克、枸杞6克、生姜3片。
【制法】豬肝切片,用面粉抓勻洗凈。生姜下鍋油爆香后加水煮沸,下豬肝片煮至變色,加枸杞葉、枸杞再煮2分鐘,鹽調味。
【養生功效】清肝明目、補血養肝。適用用眼過度、熬夜后眼干、肝火旺者。
來源: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
一審:陸順意、曾茂貴、陳素玲
二審:黃新珠
三審:寧永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