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是枝繁葉茂的紅樹林,地下是“國之重器”——“龍騰號”盾構機在潛行掘進。3月31日,在北海市鐵山港海底40米深處,國內超長穿海盾構隧道——廣西深海管網項目盾構段掘進突破1000環大關。
“龍騰號”盾構機是全國首臺8米級使用整體式箱涵的復合式泥水平衡盾構機,集機械、電氣、液壓、信息、傳感、光學等尖端技術于一體,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重大技術裝備,其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在穿越紅樹林敏感區域時,“龍騰號”盾構機不僅攻克了復雜海域施工難題,更通過多項創新技術實現了對沿線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主動保護。
廣西深海管網項目生產經理李平介紹,通過實時動態調控泥水倉壓力,配合同步注漿技術,將地層擾動控制在毫米級,較傳統工法沉降量降低超80%。同時,全封閉式泥漿循環系統實現了施工零外泄,避免了對紅樹林根系環境的化學污染。
此外,項目團隊還對盾構機進行了針對性改造,采用智能泥漿處理系統,實行盾構渣土無害化處理,實現泥漿“零排放”。單公里施工碳排放較傳統海底明挖法減少60%,該技術未來可推廣至同類濱海工程。“數據顯示,施工期間紅樹林區域底棲生物存活率保持在95%以上,潮汐通道暢通性未受影響。”廣西深海管網項目區段長梁大黎說。
據悉,廣西深海管網項目盾構區間全長5.003公里,下穿海域約3.3公里,是全國超長穿海盾構隧道管網項目。隧道管片總量3136環,目前已掘進突破1000環,相當于完成工程量的32%。建成后,將為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示范園區——北海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玉林龍潭產業園區等150余家企業解決污水處理達標后的排放難題,助力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群。
廣西深海管網項目值班工程師俸樹梁表示,這項“潛行”海底的智慧工程,既解決了臨港工業區日均10萬噸污水處理難題,又守住了57公頃紅樹林濕地生態紅線,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記者覃鴻圖 通訊員廖烈煬、曹彩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