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氣候轉暖,又恰逢清明假期臨近,春播春種、物流運輸、返鄉祭掃、踏青旅游旺盛,務工務農等出行增多,多種風險因素相互疊加,保安全保暢通壓力增大、任務艱巨。
近三年來清明節期間交通事故特點
從時間分布看,午后時段事故多發,主要集中在15時、17時和19時。從交通方式來看,私家車和摩托車為肇事主要車型。從肇事原因看,導致事故前三位的違法行為分別是:機動車未讓優先通行方先行(占比14.65%)、無證駕駛(占比6.94%)、機動車未避讓行人(占比6.43%);從死亡事故看,肇事原因前三的是:無證駕駛(占比11.76%)、超速行駛(占比10.29%)、機動車未避讓行人(占比10.29%)。
清明假期出行“五大風險”
一是祭掃出行交通安全風險。祭祀掃墓出行與中短途出游相互疊加。陵園墓區多集中在郊區、山區,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窄路窄橋、穿村過鎮等路段,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善,車輛落水、翻墜、迎面相撞事故幾率升高。
二是旅游出行交通安全風險。清明假期文旅升溫,群眾踏青賞花、結伴出游需求強烈,景區周邊、進出城通道易發擁堵,超速超載、客車超員、疲勞駕駛、刮擦追尾風險升高。
三是農村地區集中出行風險。清明前后正值春播春種農忙,生產作業運輸、務農務工人員集體出行,農用車、輕型貨車違法載人,面包車和小客車超員違法增多,群死群傷事故易發。
四是干線公路客貨肇事風險。當前宏觀經濟穩定向好,道路貨運需求旺盛,加之假期高速免費通行政策刺激,公路貨運流量持續增長,客貨車輛混行集中,“兩客一危一貨一面”等重點車輛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
五是惡劣天氣安全風險。清明時節降水概率較大,當前又受較強冷空氣影響,陜北、關中地區有可能再次經歷降溫、沙塵天氣,將對交通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來源:陜西公安交警
網編:師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