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下半學期,我應聘了不少企業不同崗位的工作,經常被HR詢問結婚和生育計劃。”近日,工人日報-中工網刊發專題稿件,對某些用人單位針對青年女性求職者設置“婚育限制”的情況展開了深度報道。報道中,部分求職者在應聘過程中的“遭遇”令人大跌眼鏡。據一名受訪者透露,有的公司甚至對前來求職的女大學生提出“3年之內不結婚、5年之內不生育”的要求。
用人單位的如此種種做法,無疑是明晃晃的職場歧視。對20多歲的青年求職者而言,在未來幾年內有結婚、生育的計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單獨針對女性求職者設置相關限制,實質上就是在將女性“擠出職場”。除此之外,這種對員工私生活橫加限制,以員工承諾不婚不育為入職前提的“要挾式招聘”,也嚴重混淆了公私界限,涉嫌侵犯員工合法權益。
總體而言,不論是在招聘中以工作能力之外的標準刁難求職者、公然歧視特定群體,還是將“干涉之手”伸得太長、侵入用人單位不該管的領域,都涉嫌違反我國勞動相關法律法規,應當受到勞動監察部門的嚴厲打擊。更進一步講,在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社會各界想方設法增進青年生育意愿、健全生育保障體系的大背景下,報道中這些用人單位的做法,也是在給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這一重要事業“拖后腿”。
對此,唯有追根溯源,消除此類職場亂象的生存土壤,才能避免其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這既是為了切實保障青年求職者權益,優化就業市場環境,也是為了讓年輕人能按照本心,自由開展情感和家庭規劃,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掃清障礙。在這里,之所以要特別強調“消除職場亂象生存土壤”的重要性,而非簡單地懲處涉事用人單位,是因為此類職場亂象的成因具有復合性,不單純是個別用人單位的問題。
對此,有關部門當然要履行好常態化監管職責,對用人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盡可能在個案中保障求職者權益。但僅靠“一案一議”式懲處,并不足以徹底解決問題,很可能出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情況。對此,有關部門還需從職場環境入手,讓結婚與生育不再成為單獨“針對”女性求職者的不利因素,從而讓女性勞動者真正掌握婚育自主權,不至于因為個人選擇遭到用人單位的無理排斥。
用人單位之所以在招聘時對女性求職者設置婚育限制,歸根結底是出于經濟考量。一方面,部分企業擔心女性員工的生育休假會帶來額外的人力成本,影響工作安排;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崗位晉升機會有限,一些用人單位傾向于選擇“用起來更穩定”的員工,以規避因休產假導致的崗位空缺。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完善勞動用工保障制度,減少企業對女性職工的“顧慮”。比如,建立更合理的生育成本分擔機制,優化育兒假制度,使企業無需獨自承擔女性員工生育期間的全部成本。此外,還可以參考各方經驗,探索強制性延長男性陪產假、育兒假等政策的可行性,設法拉平不同性別勞動者的職場處境。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要真正建成“生育友好型”社會,還需引導職場環境向更加包容、多元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意味著消除招聘歧視,更要求用人單位在制度設計上適應社會結構的變化,為生育后的女性勞動者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例如更完善的彈性工作制、更加普及的托育支持體系等。
保障女性求職權益,優化就業市場環境,最終受益的不是某個單一群體,而是整個社會。在邁向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減少職場歧視、創造更公平的就業環境,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必答題。對那些給這項事業“拖后腿”的問題,該解決就得及時解決,拖得越久,就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越不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