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2025年4月3日,匈牙利政府正式宣布退出國際刑事法院(ICC),理由沒有明說,但巧合的是就在宣布的同一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抵達布達佩斯,與總理歐爾班會面。而這位以色列領導人,正是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對象之一,被控在加沙沖突中犯有戰爭罪與反人類罪。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投名狀”。
匈牙利這一舉動,既是對國際刑事法院權威的公開蔑視,也是對全球正義原則的赤裸裸挑釁。在全球輿論一致呼吁追責戰爭罪行、保障國際人道法底線的關鍵時刻,匈牙利選擇“退群護友”,無疑是在用主權的名義,掩護戰爭的指控對象,甚至為其洗白。
國際刑事法院雖非完美,但它始終是全球追究最嚴重罪行的重要機制。在人類面臨戰爭、屠殺、迫害等暴行時,ICC是最后的法律防線。此次對內塔尼亞胡的逮捕令雖引發爭議,但也體現出ICC打破“西方豁免區”的一次罕見嘗試,是對戰爭雙標的反擊。然而,這樣的正義努力,卻在歐爾班政府這里被輕描淡寫地踩在腳下。
匈牙利退庭理由也不用多說,事實本身已經說明一切:在國際司法開始觸及西方盟友時,匈牙利決定選擇“政治同盟”而不是“法律原則”。所謂主權優先,不過是為庇護權力者尋找合法外衣。歐爾班此舉,不是在“捍衛匈牙利”,而是在為某些國家提供“司法庇護”。
而且,匈牙利此舉可能成為危險的開端。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一旦國際法遭遇政治妥協,其權威就將迅速坍塌。如果每一個被ICC調查的國家或領導人,都能找到“退群保人”的方式規避追責,那ICC的存在還有何意義?這不僅是在給內塔尼亞胡開綠燈,更是在給全球所有戰爭嫌疑人開脫。
近些年來,歐爾班政府在言論自由、司法獨立、選舉制度等方面不斷后退,已被歐盟多次點名批評。而此次其公然退出ICC,是對國際法的不屑,是對歐洲一體化核心價值觀的打臉,更是匈牙利近年來系統性右翼民粹主義崛起的最新體現。
雖然,某些辯解聲稱ICC本身存在局限,對非洲國家多次選擇性調查而對大國保持克制,這確實是個值得檢視的問題。但解決辦法應是推動改革、強化機制,而不是干脆退出。退庭不是抵抗不公,而是逃避責任。尤其是在ICC開始追查以色列等“西方盟友”行為的時候,選擇退群,本身就說明了誰在害怕真正的正義降臨。
盡管匈牙利政府對外聲稱這是“自主決定”,但從時機與動作來看,這根本不是“主權表達”,而是“政治交易”。對內塔尼亞胡來說,在國際壓力山大、外訪受限的當下,布達佩斯成為難得的“友好港口”;對歐爾班而言,借此釋放對歐盟和西方的信號:匈牙利將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哪怕那條路越來越偏離法治文明的軌道。
退群護友,不僅是在道義上站錯了隊,也會在現實政治中付出代價。匈牙利可能暫時獲得以色列、某些盟友的感謝,但同時也必將加劇其在歐盟內部的孤立。對其他ICC成員國而言,這是一次明確的背叛,將直接影響其在歐洲理事會、歐盟法律一致性方面的信譽。
同時,更值得警惕的是,其他有類似立場或利益訴求的國家,是否會效仿匈牙利,以退群方式逃避國際司法問責?一旦形成風潮,ICC將名存實亡。所以,匈牙利退出國際刑事法院,不是法律技術問題,而是重大政治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