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人民日報】【大象新聞】(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2秒鐘的時間我反應得過來嗎?”
最近出事的汽車正是風頭正盛的小米Su7,而它的最大宣傳點就是人工智能駕駛。
根據小米汽車的駕駛儀顯示,駕駛員在出事之前,小米汽車正處于智能駕駛狀態。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女孩依賴智能駕駛,雙手離開方向盤,
不幸的是在車輛發出脫收警告后的2秒后,汽車撞向旁邊的防護欄。
有網友認為是女孩在高速公路駕車分心,智能駕駛只是汽車的輔助駕駛功能。
也有網友認為是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問題,短短2秒怎么可能讓開車人回過神。
到底是“駕駛者分心”還是“小米汽車的問題”,目前網友爭論不休,交警也未給出最終結果。
然而可以肯定這已經不是智能駕駛汽車釀成的第一樁慘劇。
當其他車企宣傳“0接管”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早已一語道破天機。
01 智能駕駛汽車事故頻出
最近幾年,“新能源”“智能駕駛”等全新的名詞進入大眾的視野,被視為汽車行業的新風口。
不少企業都瞄準這塊全新的領域,高舉“解放雙手”的口號,浩浩蕩蕩地往前沖。
安裝智能駕駛,駕駛員在高速上看電視劇睡覺的視頻一夜間刷爆全網。
車企的各位老總也加入宣傳行業來,以身作則地宣傳起智能汽車。
華為董事余承東在2024年2月發布一則微博,在微博上上演1000公里全程由人工智能接管。
評論區對于人工智能汽車的肯定也不絕于耳。
大眾對于智能汽車的熱情不只是在社交平臺上的夸贊,更有數據最直觀地體現。
在小米SU7ultra發布僅三天就銷售超過1萬輛,提前完成小米汽車1年的銷售量。
然而行業前景看起來一片光明的同時,隱藏的禍患早已不止一次暴露。
2016年,智能駕駛領域的龍頭老大特斯拉,其旗下的Autopilot在中國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駛時,發生了一起嚴重交通事故。
由于系統未能準確識別出停在路邊的道路清掃車,導致車輛未能及時減速,最終造成了司機當場身亡的悲劇。
特斯拉公司在事后經過深入調查,承認了這一事故是由于Autopilot系統在靜態障礙物檢測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所致。
2018年,另有一家涉足自動駕駛領域測試的公司Uber。其自動駕駛測試車于夜間行駛時,不幸撞倒一名橫穿馬路的行人。
根據事故調查,系統僅在撞擊前1.3秒才識別出行人,而且沒有及時觸發制動系統。
負責監控的車輛安全員因為分心而未能及時接管車輛,導致了這起事故的發生。
2024年12月,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再次提醒人們,過度依賴技術而忽視監控路況的風險。
一對夫妻在開啟車輛的輔助駕駛功能后,竟然在駕駛過程中睡著了,
結果車輛失控撞擊護欄,導致兩人不幸身亡。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智能駕駛汽車引發的血案。
而由于國內目前沒有完善的智能汽車駕駛法律,
導致智能汽車出事以后很難判斷是哪一方的責任。
實際上早在2024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早已為各位同行敲響警鐘。
02 無人駕駛是“皇帝的新裝”
“安全才是一輛車最大的豪華。”
早在2022年,當無人駕駛汽車這股潮流剛剛興起時,
王傳福在比亞迪研討會上表明過自己的態度。
所謂的智能輔助駕駛實際上只是一個被過度炒作的概念,被各大車企過分地夸大宣傳,
而實際上,一個成本可能只有5000元人民幣的設備。
智能輔助駕駛,說到底,也只是一個高級的配置選項。
它的好處在于,在你感到疲倦想要打個盹,或者在駕駛途中分心看個短信時,能夠幫助你避免發生車禍。
王傳福還提到,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人夢想用機器來取代人工,
但直到今天,這個想法仍然難以實現,更不用說車禍發生的可能性高達110萬種。
車企不可能對每一種可能發生的車禍情況進行測試,
即使所有的測試都通過了,一旦發生車禍,難道都要車企來承擔責任嗎?
這是不可能的,最終還是消費者自己來承擔后果。
在深圳每個月就有20多人發生車禍,這些車里也會有比亞迪,但關于智能駕駛的投訴卻相對較少。
因為比亞迪的制動系統和轉向系統都是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設計的。
然而,人工智能的問題在于過度宣傳智能自動駕駛技術。
一次車禍就足以讓一個汽車品牌聲譽受損,甚至跌入谷底。
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清晰地解釋和處理,消費者可能就不敢購買該品牌的汽車。
不得不說,王傳福的話真是一語成讖。
當其他車企還在瘋狂推無人駕駛時,比亞迪卻走起了回頭路。
他整合安全基線,把生產的硬件成本砍到了2000多元,
用算法優化系統,把車輛事故壓到燃油車分1/3。
王傳福的堅持,在無數智能駕駛慘案前顯得更加珍貴。
汽車的核心應該是讓駕駛更加安全,而不是車子有多智能。
當車企高喊著“智駕平權”時,用“全程都可以脫手”宣傳時,卻只卷技術不考慮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當雷軍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SU7是“50萬以內最好開的車”,
但一場事故讓小米的顧客陷入信任危機;
當余承東標榜“千萬公里零接管”時,
一場問界M7發生事故之后,也讓公眾對于其技術的信任度也出現了動搖。
結語
新科技固然是時代發展的新方向,但企業要有良心。
生命安全才是企業最該重視的核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內容信息來源:人民日報、大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