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錢亞光
設計/ 師 超
3月29日的夜晚,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車輛燃燒起火,三個年輕人葬身高速公路。
這一事故暴露出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不成熟,例如攝像頭視覺感知的靈敏度在夜間和惡劣天氣時會顯著下降,用戶盲目信賴智駕功能而導致的車禍也時有發生,這都為市場敲響了安全警鐘。
根據小米官方披露,事故發生前車輛檢測到障礙物后發出預警并減速,但未觸發AEB緊急制動系統。輔助駕駛退出,駕駛員接手僅2秒,碰撞就發生了。
小米SU7標準版沒有配備激光雷達,純視覺模式在夜間識別效果相對欠佳,可能存在障礙物識別不夠及時到位問題。而激光雷達可通過主動發射激光束獲取高精度三維環境數據,對環境感知精度高、可直接獲取目標的距離、角度、反射強度、速度等信息且抗干擾能力較強。
這起奪命事故引發了市場對純視覺智駕方案可靠性的質疑。長遠來看,小米SU7事故或將成為智能駕駛技術路線的分水嶺,有望將激光雷達從“成本選項”躍升為“安全剛需”。
4月2日,激光雷達兩家龍頭企業暴漲,港股速騰聚創高開,一度漲超7%,隔夜美股禾賽大漲逾17%。而A股市場激光雷達概念股也集體走強,其中,美湖股份漲超7%,機科股份漲超6%,萬集科技、仕佳光子、永新光學、德邁仕、中貝通信、徠木股份、路暢科技、炬光科技、光迅科技等多股跟漲。
目前,在主流車企中,僅特斯拉與極少數廠商采用純視覺方案,蔚來、理想、鴻蒙智行等80%以上品牌均選擇多傳感器融合路線。
雖然全球的激光雷達上市企業情況都不太好,但中國的兩家激光雷達上市企業速騰聚創和禾賽得益于中國市場不斷擴大的需求,2024年,兩者銷量都突破了50萬臺,營收也都超過了16億元,禾賽甚至超過了20億元,并實現了盈利。
那么兩者的出色表現,會給激光雷達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兩者各自的發展又將有什么樣的前景呢?
營收與利潤
3月31日,在香港上市的速騰聚創發布了2024年年報。2024年公司營收16.49億元,較上年增長47.2%,經調整凈虧損3.96億元,較上年收窄8.9%。
2024年,速騰聚創激光雷達銷量約544200臺,市占率第一,同比增長約109.6%;全年營收約16.5億元,同比增長47.2%。
按財報劃分,速騰聚創的營收來自于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及其他三個板塊,其中產品營收15.34億元,解決方案營收9797萬元、服務及其他營收1719.2萬元。具體到產品板塊,用于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產品營收13.35億元,是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占比總營收的81%,用于機器人及其他的產品營收1.98億元,占比總營收12%。
論全年,速騰聚創毛利為2.8億元,整體毛利率增至17.2%,較2023年提升了8.8個百分點。
由此,速騰聚創虧損明顯收窄,經調整凈虧損約為3.96億元,較上一年下降了約8.9%。
盡管還沒有盈利,但是速騰聚創CEO邱純潮強調,速騰聚創在激光雷達板塊的經營效率是非常高的。
另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在3月11日發布了2024年財報,禾賽全年營收為20.8億元,保持了同比10.7%的增速,收入創歷史新高,營收位居行業第一。在Non-GAAP標準下,經調整凈利為1370萬元。
至此禾賽科技成為了全球首家,而且是唯一一家實現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也是全球首家全年經營和凈現金流為正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
2024年,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總交付量達到501889臺,同比增長126.0%,年度交付量連續4年翻倍;其中全年ADAS激光雷達交付量同比增長134.2%至456386臺。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巨大的交付量的前提下,禾賽科技2024年的凈利潤只有1千多萬元,只比2023年多掙了兩億多元,而這已經是目前全球激光雷達頭部企業能做到的最好成績。
“2024年,激光雷達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從‘選配’邁向‘標配’,成為智能駕駛的必備安全件。禾賽聯合創始人及CEO李一帆表示,“隨著不斷突破邊界,禾賽預計將迎來爆炸式增長,不僅改變未來出行方式,更為效率和可持續性創造全新機遇。”
技術發展策略
速騰聚創的技術發展策略是堅持科技平權與技術向上,并堅持多元化產品布局。
在科技平權方面,速騰聚創推出低價激光雷達產品,降低客戶成本門檻,推動激光雷達在更多車型和場景的應用。其率先推出售價低于200美元的激光雷達產品MX,支持車企把高階智駕普及到15萬元以下車型。
據邱純潮介紹,MX的數字化新品也將發布,會進一步加速提升激光雷達在15萬元以下車型中的搭載率。
技術向上方面,2024年,速騰聚創基于自研技術,在MEMS掃描系統、發射端的VCSEL陣列、接收端的SPAD面陣以及激光雷達專用SoC等核心模塊,均率先實現了芯片化集成,并在分辨率、精度等關鍵性能指標上實現顛覆性突破。
速騰聚創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首款“千線”超長距數字化激光雷達EM4,具備最高1080線、最遠600米的探測能力,為智能駕駛提供1080P級的高清三維感知。目前,EM4已獲得來自國內主機廠和海外頭部新勢力的多家車企定點。
在多元化布局上,速騰聚創廣泛拓展了激光雷達硬件及感知解決方案在汽車以外行業的應用案例,例如農業機器人、檢測機器人、物流機器人、V2X 解決方案和參考解決方案等,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速騰聚創在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已服務約 2800 家客戶。
為了支持更多移動機器人實現自主化,速騰聚創發布了Active Camera的首款產品AC1和AI-Ready生態。速騰聚創將推出智能“Robo-FSD”解決方案,旨在滿足移動機器人在高速和低速場景下的自主導航需求。
禾賽科技在技術發展上更注重產品性能,通過自研SPAD芯片和第四代芯片架構等技術突破,推動行業向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方向發展。
一方面,在高性能路線上,禾賽的產品分辨率、掃描范圍等參數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其高性能產品如AT128和FT120,其垂直整合能力強,自建產線實現全流程控制,結合算法優化和硬件設計優勢,產品更適配L3及以上高階智駕需求滿足高端自動駕駛需求。
另一方面,禾賽也在為車企提供高質量、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助力實現“智駕平權”。
此外,與速騰聚創類似,在車載激光雷達之外,禾賽也前瞻性地挖掘起人型機器人的市場,并在機器人市場的布局初見成效,機器人市場的高毛利特性為禾賽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2024年12月,禾賽面向機器人市場的單月交付量已超2萬臺,預計2025年將為MOVA智能割草機器人交付六位數訂單,并與Agtonomy合作賦能無人農業車輛,其是全球最大輕型工程設備制造商的無人農業車輛解決方案合作伙伴。
今年1月,禾賽在CES 2025正式發布面向機器人領域的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達JT系列,并宣布已開始向客戶量產交付。JT系列可廣泛應用于人形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AGV、港口物流自動化、靜態感知等多個領域。
合作定點與產能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速騰聚創在全球已與超過 310 家汽車 OEM 和一級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速騰聚創已獲得 95 款車型的量產設計訂單,與 28 家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和一級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并為 32 款車型實現了量產。
2024年,速騰聚創共建立了8個海外和中外合資品牌合作伙伴關系,包括一家新的頂級中美合資汽車制造商和所有三家日本頂級汽車制造商,覆蓋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的主要汽車市場。
在Robotaxi和Robotruck領域,速騰聚創與大多數核心行業領導者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與其中六家已經簽署了正式的大規模生產協議,包括Pony.ai、WeRide和北美硅谷的頂級L4自動駕駛公司。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速騰聚創已為全球機器人和相關行業的2800多家客戶提供了產品和服務。2025年,該集團加速了與新興機器人行業合作伙伴的合作,與Coco Robotics、Rhino Robotics、Kua Robotics、EasyGo Smart Driving、New Stone Robotics和LionsBot等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機器人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提供支持。
速騰聚創擁有三個內部制造中心,其中兩個位于深圳,一個位于深圳山;還通過關聯公司 Luxsense 在東莞投資了一個制造中心。在未來的兩年內,速騰聚創預計可達到200萬臺激光雷達年產量。
截至2024年底,禾賽科技已與22家國內外汽車廠商的120款車型達成量產定點合作關系。據公開數據,2024年中國市值最高的10家汽車制造商中,有9家已經與禾賽達成了量產定點合作關系。
禾賽2024年第四季度與奔馳達成了多年獨家定點合作,覆蓋其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多款車型,是至今為止海外前裝量產激光雷達領域規模最大的訂單。這次合作一方面體現了禾賽國際化業務布局的廣度和深度,該定點進一步鞏固了禾賽在歐洲市場的戰略布局;另一方面更彰顯了全球頂級主機廠對禾賽激光雷達產品力與量產交付能力的高度肯定,為其全球化拓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國內,目前,ATX已獲得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嵐圖等11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多款車型定點合作,于2025年啟動大規模量產,并被眾多主機廠客戶規劃為2025年量產車型的標配。
在L4自動駕駛領域,禾賽2024年交付量約7000臺。在全球頭部 10 家 L4 自動駕駛公司中,有 9 家使用的是禾賽高性能激光雷達。禾賽還是百度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平臺的獨家主激光雷達供應商,單車搭載 4 顆超高清遠距激光雷達 AT128,這或將成為 Robotaxi 激光雷達市場最大訂單。
2024年3月,禾賽的麥克斯韋智造中心正式啟用,這是全球首個研發與制造一體化的激光雷達智造中心。李一帆表示,在強勁需求下,禾賽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啟動新的生產線,并將于2025年第三季度開始生產。到2025年底,禾賽的年產能預計將達到200萬臺。
激光雷達交付量預計2025年將飆升至2至3倍,達120萬至150萬臺,其中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交付量預計將達近20萬臺。
降本增效實施策略
目前業內的普遍共識是,激光雷達能夠繼續依靠規模攤薄成本,讓價格實現進一步下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技術進步推動的降本,也有性能簡配帶來的降本。
從兩家企業的表現來看,速騰聚創的價格策略主要是通過快速降價搶占市場,短期內見效更快。禾賽科技的降價策略更注重長期規劃和利潤率的保持,而兩者在實現路徑和市場定位上各有側重,但都旨在推動激光雷達的普及和應用。
一方面,半固態激光雷達的大規模應用,讓產品的整體成本開始降低。目前大規模上車的半固態激光雷達采用的轉鏡、MEMS振鏡結構方案,都通過簡化掃描結構實現了激光模塊數量的降低,有效降低了成本。
另一方面,芯片的集成化也是激光雷達降本的主要途徑,將探測器、信號處理等集成到芯片中能夠大幅降低傳感器物料消耗和制造成本。
邱純潮強調,芯片化是推動價格下降的核心因素。通過研發高效率的ASIC(專用集成電路)芯片,速騰聚創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性能。這一技術不僅提高了激光雷達的測量精度,同時也降低了其功耗。
速騰聚創通過芯片化設計和平臺化生產降低成本,其采用自主研發的專有芯片(SoC)取代標準芯片來降低成本,每個產品大概能節省100-200元。此外,適當降低或者不提高激光雷達的性能,也是現在激光雷達能夠變得便宜的重要原因。
速騰聚創2024年4月發布的新一代激光雷達MX上使用了量產 SoC 芯片—— M-Core ,其讓激光雷達電路板面積優化了50% ,功耗降低了40%,成本相應降低了50%
根據速騰聚創年報,ADAS應用的產品平均單價由2023年的3200元降低到2024年的2600元。機器人及其他產品的激光雷達單價從1.12萬元降低到8100元。速騰聚創還曾表示,今年部分新產品的成本將降至200美元以內,也就是千元人民幣的水平。
禾賽則是通過自研芯片和自建工廠實現成本降低99.5%,保持合理毛利率的同時推動激光雷達成為智能駕駛的“標配安全件”。這種技術與制造的協同優勢,是禾賽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
禾賽科技發布的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構的超廣角遠距激光雷達ATX,對比核心性能參數可以發現,除了功耗、重量和體積,ATX在其他參數上并沒有明顯提升,但第四代芯片架構降低ATX雷達成本20%-30%,支持200美元級產品量產。
禾賽科技通過自主研發芯片、優化生產流程以及提高工廠開工率來降低成本,并計劃擴大杭州工廠的產能,以支持大規模量產。數據顯示,禾賽在8年內已經將激光雷達的價格降低了99.5%,而在2025年,禾賽科技宣稱計劃再將激光雷達價格減半。
小結
隨著自動駕駛和ADAS技術的普及,激光雷達市場需求不斷增加。2024年,速騰聚創憑借ADAS市場爆發實現營收高增長,禾賽科技則通過技術降本和海外合作實現盈利。兩者均加速產能擴張,但速騰更側重中低端車型,禾賽聚焦高端及機器人領域。
行業整體向低成本、固態化方向演進,預計2025年激光雷達將加速滲透至10萬-20萬元車型,并在機器人市場打開新增長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