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教育幫扶踐行社會責任,近日,河源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正式啟動“筑夢”工程。首期活動以“童心筑夢·愛潤成長”為主題,走進柳城鎮下壩村小學,通過開展“家鄉寶藏”故事講堂、“巧手匠心”體驗工坊以及“心語心愿”溫情交流,為鄉村兒童送去知識與關愛,讓文化傳承與暖心陪伴浸潤童心。
“家鄉寶藏”探根脈,童言童語話鄉情
“同學們知道村子里的‘航天米’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嗎?”在“家鄉寶藏”故事講堂上,志愿者鄧璇抓起一把紅色的大米,向孩子們拋出了問題。臺下瞬間舉起十幾只小手,學生們紛紛搶著回答:“因為它是坐過飛機的大米!”教室里頓時響起一片笑聲。
通過故事引入和實物講解,志愿者從“航天米”的育種歷史講到獨特的種植工藝,再延伸至文化價值,極大地激發孩子們對家鄉物產的興趣。“原來我們每天吃的米飯這么厲害!”大家圍在展示的“航天米”前細致觀察、觸摸,并在筆記本上認真記下“航天育種”“智慧農場”等新詞匯。課堂尾聲,孩子們爭相分享介紹自己知道的家鄉故事——百年老榕樹、端午龍舟賽、客家圍屋……童稚的講述中流淌著對鄉土文化的自豪。
圖為開展“家鄉寶藏”故事講堂
“巧手匠心”印傳承,方寸之間悟智慧
志愿者向孩子們講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起源、傳承和發展歷史,并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字印刷”手工體驗。“先找到‘白’字,對,就是這個木塊!”志愿者曾鵬手把手教學生檢字排版并且刷上墨水,隨著宣紙輕輕按壓,一首《登鸛雀樓》躍然紙上,圍觀的孩子發出“哇”的驚嘆。
“原來古人印書要刻這么多字!”“這首詩我已經會背了!”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有的嘗試拼出自己的名字,有的合作排版古詩。活動現場還展出了孩子們用稻稈編織的蜻蜓、竹片拼貼的客家土樓等,傳統技藝在童趣創意中煥發新生。
圖為志愿者與學生體驗“活字印刷”手工
“心語心愿”傳溫情,點滴關懷暖笑顏
企媒創氪注意到,在特別設置的“心愿角落”,志愿者與孩子們圍坐談心,傾聽他們的校園趣事和成長煩惱。“我長大后想當老師,教更多小朋友認字”“我希望爸爸媽媽過年能回家”……真摯的心聲讓志愿者動容。
臨別時分,志愿者為每位孩子送上文具套裝,嶄新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勵志寄語。“這本子我要用來寫日記!”收到禮物的小林緊緊抱著書包,眼睛笑成月牙。下壩村小學校長楊錦鴻感慨:“這些與孩子們的互動看似簡單,卻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的溫暖,這份心靈陪伴比物質更加珍貴。”
攜手同行傳薪火,同心致遠筑新夢
據悉,“筑夢”工程是對粵煙“薪火”鄉村教師計劃的延伸拓展,也是河源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卓美·萬綠情”公益品牌面向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全年將開展4期活動,后續計劃融入“紅色記憶”“田間課堂”“科學實驗”等創新形式,并建立“一對一”成長檔案跟蹤幫扶。“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播撒希望。”河源煙草“萬綠情”志愿者服務隊負責人表示。當夕陽為校園鍍上金邊,孩子們拿著揮著手與志愿者告別,那些綻放的笑臉正悄然編織著鄉村振興的未來圖景。(呂之晴、王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