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莒南縣團林鎮曾家莊村村民李為財趕著去聽中草藥課,課堂被設在了田間地頭。“種草藥和種莊稼可不一樣,濕度、間距都有講究!”在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里,技術員樊繼寶正詳細地向圍觀村民講解種植要點。為降低種植風險,合作社統一采購優質種苗,推廣地膜覆蓋保墑、生物防蟲等實用技術,并劃分責任田塊,由黨員帶頭包保管理。“以前自己摸索,成活率不到60%,現在按標準來,苗子九成以上能活!”李為財認真聽完課后,不斷感慨。
曾家莊村地處丘陵地帶,土地零散、傳統作物效益低,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嚴重。2024年,村黨支部在鎮黨委指導下,瞄準市場需求旺盛的中草藥產業,成立莒南縣鑫港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聯動模式。“過去村民零星種植中藥材,規模小、技術差,銷路也不穩定。”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曾凱介紹,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土地流轉整合40多畝連片土地,動員20余戶村民以土地或資金入股,村集體以基礎設施和資金占股20%,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為解決技術短板,合作社聘請本地中草藥種植專業戶成立技術服務隊,提供標準化種植技術,并建立“田間課堂”,定期邀請縣鎮農技專家現場指導。
近年來,團林鎮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支點,撬動“三富行動”協同發力,探索出一條“小產業帶動大民生”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截至目前,團林鎮累計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7家,打造了桑園新村無性系茶苗繁育、沙溝新村金秋紅蜜桃種植、團林新村和黃所新村黃桃種植等“一村一品”品牌,帶動村集體增收超110萬元。
在曾家莊村,中草藥種植不僅盤活了土地,更留住了人。38歲的村民孫運滿原本在縣城打零工,如今回村負責合作社的田間管理。“守著家門口的合作社有活干,還有土地租金,一年能攢下5萬元,照顧老人孩子也更方便。”孫運滿說,像他這樣的“返鄉勞力”,村里已有20余人。合作社還針對留守婦女和中老年群體開設“靈活務工崗”,按天結算工資。“栽苗、除草這些活兒不重,一天能掙80元,夠家里日常開銷。”村民王孝英邊說邊麻利地分揀藥苗。據統計,合作社已累計提供務工崗位50余人次,人均月增收約3000元。
“現在合作社帶著干,日子有奔頭!”村民王繼芳說。
(大眾新聞記者 王思晴 通訊員 慕林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