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落時,大涼山的索瑪花又開了。那些曾在崎嶇山路上跋涉的身影,卻永遠停駐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中。全國1800多個鮮活的生命,化作散落在中國大地上的星辰,用永恒的光芒照亮鄉村振興的征程。
在廣西百色的深山里,黃文秀的雨靴仍沾著扶貧路上的紅泥。這個北師大碩士生扎根貧困村的第一天,就用腳步丈量了全村所有貧困戶的門檻。她手繪的"貧困戶分布圖"上,195戶人家的愁苦與期盼化作密密麻麻的標記。暴雨夜驅車返村的剎那,山洪帶走了這位30歲的女書記,卻帶不走她筆記本上未完成的產業規劃。
黔西南的茶山上,姜仕坤用生命兌現著"帶群眾種出金葉子"的諾言。六年時間,這位縣委書記穿壞23雙膠鞋,在海拔2000米的貧瘠山地培育出萬畝生態茶園。當他倒在去省城匯報工作的途中,衣兜里還揣著準備送給茶農的新品種茶苗。如今,晴隆縣的茶香已飄向世界,每片茶葉都浸透著扶貧干部的心血。
這些犧牲者把生命譜寫成脫貧攻堅的壯歌。他們懷揣賬本走村入戶的腳印,在懸崖村鑿出的天梯上延伸;他們伏案疾書的深夜燈光,點亮了貧困群眾眼中的希望。在云南獨龍江畔,在甘肅定西山塬,在四川大涼山腹地,每寸脫貧的土地都沉淀著英雄的骨血。
那些倒下的身軀早已化作春泥,滋養著鄉村振興的沃野。當我們走過煥然一新的易地搬遷社區,撫摸光伏板下金黃的麥浪,分明能感受到未歸者們依然跳動的脈搏。他們用生命詮釋的誓言,正由千萬后繼者接續書寫——在茶山竹海間,在智慧大棚里,在"懸崖村"變身旅游勝地的奇跡中。
又見清明雨紛紛,山野間新栽的茶樹正吐出嫩芽。那些永遠年輕的扶貧面孔,已化作青山間的映山紅,歲歲年年守護著他們深愛的土地。正如他們在扶貧日記里寫下的:"待到山花爛漫時,愿做春泥更護花。"這漫山遍野的春色,就是英雄們留給世界最美的墓志銘。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海 報:曹 靜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