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理退休時,人事檔案至關重要,出現檔案缺失很容易影響待遇申報。同樣,身份證和個人檔案出生日期不符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有些是為了提前入職,有些是農歷公歷沒區分,還有一些是填寫檔案人員筆誤。那么,在計算退休年齡時,身份證和個人檔案到底以哪個為準呢?
最高院定調以檔案為準
2024年底,江西省最高人民法院對于慕容博案件審理定調,當出現身份證和個人檔案不一致時,以個人檔案最早記錄的出生日期為準。最高院的定調,即解決了老百姓的疑惑,也給類似案件畫上了句號。
關于退休年齡的界定,一直都存在客觀問題。有些人因為檔案填寫人員的筆誤,造成自己的檔案和真實年齡不一致。如果碰巧趕上政策待遇卡出生時間,很容易造成個人權益損失,那為什么就不能按照身份證為準?
個人檔案更早更真實
我國檔案制度的出現,最早是在1958年,并且個人檔案,都是由專門的人員進行填寫和保管。我國第一代身份證,是在1984年投入使用的,并且身份證信息大多數都是手寫的,所以登記時容易出現偽造年齡。
對于70后80后,明顯個人檔案更具真實性。修改身份證年齡,明顯要比修改檔案年齡簡單的多。再加上我國對于個人檔案的嚴格管理,本人都不太可能接觸到個人檔案,所以想要修改檔案信息,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檔案出錯如何補救
如果是檔案填寫人員失誤,造成檔案出生日期跟真實情況不符的。可以向戶籍地的檔案管理部門,申請查詢自己檔案的相關資料。除去你個人檔案資料里的,戶籍地一般都會有相關檔案存根,可以用于核實檔案信息。
也可提供比個人檔案資料更早的原始證據,比如說出生相關證明、老戶口本、人口信息普查表等有效材料,只要相關資料能夠證明,你個人檔案中的信息有誤,就可以向當地檔案管理部門,申請進行檔案信息更正。
延遲后退休年齡計算
人社部對于退休人員法定年齡,從男性60歲、女性50歲/55歲,逐步延長到男性63歲、女性55歲/58歲。從2025年開始,每晚退休4個月,法定退休年齡延長1個月;原女性50歲退休的,每晚退休2個月,退休延長1個月。
如果想要提前退休的,可以按照彈性退休辦法,滿足法定養老繳費年限,到達原法定年齡(男60女55),提前3個月向當地社保部門申請提前退休,最多能提前3年,但是不能早于原來的法定退休年齡。
關于退休年齡的依據,最高院的一錘定音,解決了身份證和檔案年齡不一致的爭議,在符合法律的情況下,保障了退休人員的基本權益。
目前只是在辦理退休時,對個人出生日期以檔案為準,其他手續辦理還是以身份證為準,所以大家也不用糾結。總不能讓某些人改年齡時占便宜,退休時又想兩頭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