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本就艱難,跨國婚姻想要經營好,其實更難。
北京大妞愛上美國黑人,婚后生兩個混血女兒,跟婆婆雖有矛盾,但黑人老公總能輕松化解。
那這個背景大妞到底是如何經營婚姻的?為何會上看一個黑的?
女生不是都喜歡高富帥嗎?
北京大妞的美國夢
上世紀90年代,當大多數北京孩子還在為升學焦頭爛額時,小櫻的生活早已被父母鋪就了一條“黃金之路”。
小櫻出生在顯赫家庭,從小衣食無憂,頤和園的長廊、昆明湖的游船,是她童年的游樂場,父母對教育的開放態度,讓小櫻早早學會獨立思考。
六年級談初戀、初中畢業隨家人移民美國,這些在旁人眼中“離經叛道”的經歷,對她而言不過是人生路上的尋常風景。
初到美國時,語言和文化的隔閡讓小櫻一度沉默,但骨子里的北京大妞性格讓她迅速破局。
一年時間,小櫻從磕磕絆絆的英語小白,變成能和老美侃大山的社交達人。
大學時,小櫻玩得瘋,逃課蹦迪、深夜派對,卻也學得狠。
畢業即躋身頂級投行,后來又輾轉政界、房地產,25歲買下人生第一套房,十年實現財富自由。
這種“拼命玩、拼命干”的勁兒,像極了北京胡同里那股不服輸的韌勁。
當“高黑帥”遇上北京大妞
2011年,事業有成的小櫻卻感到生活缺了點什么,交友軟件上的一條消息,讓她遇到了路易斯,一個祖籍非洲、在美國打拼多年的超市主管。
路易斯幽默、紳士,聊天時總能接住她的梗,他收入遠不如小櫻,但約會時堅持AA,送她的第一份禮物是自己手作的木雕。
這段關系起初并不被看好。
小櫻的父母擔憂黑人的“刻板印象”,健康問題、文化差異,甚至直白地問:“將來孩子像他,你能接受嗎?”
路易斯卻用行動打破偏見,他主動提交體檢報告、學習中文、在家族群里耐心解釋非洲的現代婚姻觀念。
最終,路易斯用真誠打動了兩位老人。
2016年,兩人在美國舉行了一場“非典型”婚禮,現場沒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喧鬧,只有一群年輕的外國朋友舉杯祝福。
小櫻穿著旗袍,路易斯一身西裝,兩人在加州陽光下交換誓言。
親友的缺席像一根刺,但小櫻說:“日子是過給自己的,又不是過給旁人圍觀的。”
混血家庭
婚后,這對夫妻的生活比外人想象的更接地氣。
路易斯負責做飯,小櫻輔導孩子功課,周末全家去社區農場摘草莓,女兒們的中文名“安雅”“樂寧”藏著父母對安寧生活的期待。
婆媳矛盾,當然有。
路易斯的母親習慣用手抓飯,小櫻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皺眉,婆婆則覺得兒媳“管孩子太嚴”,但路易斯成了最佳調解員:“我媽教你跳非洲舞,你教她包餃子,扯平了!”
最讓小櫻驕傲的,是兩個女兒的“跨文化成長”。
棕皮膚、卷頭發的姐妹倆,從小聽著《西游記》、吃著宮保雞丁長大,她們的中文比英文還流利,在學校表演春節舞龍時,路易斯在臺下鼓掌鼓得最響。
如今,一家四口搬到了華人更多的德州,小櫻開始在短視頻里分享日常:路易斯學用筷子出糗、女兒們背誦《靜夜思》、全家回北京探親逛故宮。
可評論區總有人質疑“混血孩子不中不西”,但她置頂了一條回復:“我們的家,本來就是世界的中間。”
小櫻的故事不是個例,如今,中國沿海城市的街頭,黑人面孔早已不再稀奇,社交平臺上,中非夫妻的vlog點擊量動輒破百萬。
有人羨慕“跨國婚姻浪漫”,有人嘲諷“崇洋媚外”,但鮮少有人追問:為什么一個北京姑娘能跨越半個地球的偏見,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或許答案藏在細節里。
當路易斯為了岳父的生日苦練京劇《空城計》,當小櫻陪著婆婆參加非洲部落的成人禮,當混血女兒在作業本上寫“我的祖國是中國”,這些瞬間里,沒有文化的高低,只有真心換真心的尊重。
結語
在小櫻的成長中,她的“任性”背后是一種清醒:留學時敢逃課,是因為知道成績不能掉;嫁給黑人,是因為看清了對方的人品而非膚色;曬幸福,是因為明白“幸福不需要向誰證明”。
如今的小櫻,依然帶著北京大妞的颯爽。
有人問:“嫁黑人后悔嗎?”她笑:“路是自己選的,我連結婚都沒聽勸,后悔還能告訴你們?”
說這話時,路易斯正抱著小女兒逗她叫“爸爸”,陽光斜照進客廳,墻上一家四口的合影里,每個人的笑容都比加州的陽光更耀眼。
愛情的本質,從來不是計算利弊后的妥協,而是兩個靈魂在跨越山海、擊碎偏見后,依然選擇緊握對方的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