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故也稱“開元寺”,俗稱南寺。在遼保大二年(1122年)遭戰爭破壞,后在金天會六年(1128年)有過一次大規模的重建,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
善化寺氣勢宏偉,粗獷豪放。它坐北朝南,山門、三圣殿、大雄寶殿都位于寺中的中軸線上。
大雄寶殿坐落在高臺上,左有文殊閣,右有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筑高低錯落,是佛殿為主體,殿前置兩閣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代表。
大雄寶殿建于遼,面闊7間,進深5間,4阿頂,內部結構為殿堂與廳堂混合型。殿內佛壇正中有5尊泥塑金身如來端坐于蓮臺,西、南兩壁繪有佛教故事畫
為了使參拜空間加大,將中部內柱減除。三圣殿和山門均為金代遺構,三圣殿內出現移柱作法。減柱、移柱成為遼金建筑中常見的作法。
三圣殿內有立像三尊,左為文殊蓍薩,中為釋迦牟尼像,右為普賢菩薩,稱“華嚴三圣”,故又名“三圣殿”。
坐落地:山西省大同市
結構:木結構
尺寸:總占地約1萬平方米
類型:佛寺
時間:始建于約公元8世紀,1128年重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