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神仙仗”,大家都會說粟裕,不可否認,粟裕的確是一代軍神,是“元帥級”的將領,但其實在解放軍中,也有其他的將領能夠打出“神仙仗”,比如說人稱“旋風司令”的韓先楚,他就曾在四保臨江的關鍵戰役中,正面擊潰美械國軍精銳,并打出了1:23的驚人戰果,簡直讓人難以相信。
1947年3月,我軍連續取得“三下江南”和“三保臨江”戰役的勝利,將國軍大將杜聿明氣到住進了北平醫院,當時國民黨在東北地區的軍事指揮權,就落到了東北安保副司令鄭洞國的身上。鄭洞國打算趁著松花江解凍,北滿地區的解放軍難以渡江大規模機動的機會,對南滿地區發起大舉進攻,企圖消滅我軍在南滿地區的主力,一舉洗刷國軍此前在該地區“屢戰屢敗”的恥辱。
為此,鄭洞國一共集結了8萬多國軍精銳,其中還包括美械王牌13軍89師,于是“第四次臨江保衛戰”也就爆發了。負責南滿防務的蕭勁光當時就決定,讓3縱司令曾克林擔任指揮官,4縱副司令韓先楚擔任曾的副手,兩人一起指揮南滿地區2個縱隊5個師,準備迎擊國軍的來犯。
鄭洞國自恃國軍兵力占優,還有滿編的全美械師,擺出了三路主力齊頭并進的架勢,新6軍向通化方向推進,以滇軍為主力的暫編20師,向梅河口挺進,而這兩只部隊之間的,就是鄭洞國最為依仗的美械王牌部隊13軍89師,協同推進的部隊還有54師。三路大軍氣勢洶洶向南滿地區撲來,中路軍89師氣勢最為囂張。
那么該怎么打呢?曾克林與韓先楚都認為應該集中主力,專打其中一路,在“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原則上其實是一致的,但在先打哪一路的問題上,兩人產生了矛盾。曾克林認為,應該先集中優勢兵力攻打暫編20師,因為這支部隊是滇軍,他們戰斗力最弱,又不熟悉情況,是很容易被吃掉的,先打掉這支部隊,再打其他。
韓先楚的想法卻截然相反,他認為應該先打最強的中路美械師13軍89師,他的主要理由有三個方面:
① 這支部隊特別囂張,也特別輕敵,本來三支部隊是齊頭并進的,但89師居然脫離其他部隊,獨自跑到了最前面,這就為殲滅他創造了條件。
② 若先打滇軍,吃掉固然容易,但是不解決問題,相反還會暴露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思路,一旦剩下的國軍抱團推進,那就不好辦了。
③ 13軍89師的紙面數據很強,但是戰斗力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大,曾在山海關遭到楊國夫的暴打,又在秀水河讓鄧華碾壓,對付這個部隊,我軍是有勝算的。
曾、韓兩人爭執不下,將各自的作戰計劃向上級匯報,最終上級肯定了韓先楚的作戰計劃,曾克林也就將實際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韓先楚。韓先楚親自跑到前線與各個部隊的指揮官、參謀談話,分配工作任務,進行戰前動員。
后來在三個炮兵團的協助下,全殲了國軍美械王牌13軍89師7800多人,俘虜該師少將師長張孝堂,少將副師長秦世杰,而我軍僅陣亡7人,受傷390人,全軍死傷不到400人。而1:23的戰績,應該是戰爭史上的奇跡,而這就是在韓先楚的指揮下打出來的,這不是“神仙仗”,什么是“神仙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