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獲悉,該廳近日發布《寧夏市場監管領域經營主體“高頻”違法信用合規指引清單》(以下簡稱《清單》),全面梳理市場監管部門職責范圍內的20大類166項合規事項及382條具體建議,一次性告知經營主體如何不違法,幫助指導經營主體有效識別、防范、管控信用違規風險,助力提升信用合規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為深化經營主體誠信體系建設,從源頭防范違法違規風險,《清單》針對登記注冊、信用監管、反壟斷、食品安全、網絡交易、廣告、特種設備等市場監管核心領域,系統整合常見違法行為及法律后果。登記注冊類:嚴查提交虛假材料、冒用近似企業名稱、外商投資企業未依法調整組織形式等問題,明確合規路徑;信用監管類:強調企業年報公示義務、經營場所真實性、登記事項變更等要求,避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反壟斷類:禁止達成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引導企業建立反壟斷合規體系;食品安全類: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原料使用、標簽標識等,嚴守安全底線;網絡交易類:細化平臺核驗入駐信息、保存交易記錄、7日無理由退貨等17項義務,壓實平臺責任。
《清單》每條合規事項均列明對應法律條款、違法責任及具體整改建議。以廣告宣傳為例,明確禁止虛構產品功效、使用絕對化用語、違規標注專利信息等行為,并提示企業加強廣告內容合法性審查,確保真實、科學。針對特種設備安全,強調生產許可、定期檢驗、作業人員資質等要求,指導企業健全管理制度,防范安全事故。
“自治區市場監管廳以《清單》為抓手,推動從事后處罰向事前預防轉變,為新形勢下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信用動能。隨著誠信體系建設持續深化,‘法治護航、信用筑基’的市場生態將進一步優化,為寧夏‘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行動提供堅實保障。”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清單》發布旨在通過“預防式”監管,推動企業將信用合規要求融入經營管理各環節。寧夏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強化執法融合,將信用合規指導嵌入日常監管、執法檢查全過程,幫助企業動態排查風險;實施動態管理,定期更新《清單》內容,響應法律法規變化與企業實際需求;嚴管失信懲戒,對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主體,依法實施重點監管、限制招投標等聯合懲戒措施;深化培訓服務,開展專題培訓、案例解讀,提升企業自主合規能力。(記者 陶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