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遇疾病,未能重視
2016年10月,湖南的王師傅無意間摸到自己左腮有一個腫塊,持續一周未消。在朋友的提醒下,他前往當地縣人民醫院就診,并很快接受了手術。術后病理顯示為良性,這讓他松了一口氣,但也因此掉以輕心——他并未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仍然偶爾飲酒,對健康問題不夠重視。
2020年:病情轉折,確診惡性
2020年底,王師傅陪妻子看中醫調理身體時,順口提起了自己的情況。這位中醫仔細檢查后,嚴肅地提醒他:“你這個病還是要重視,不能大意。”這句話讓他警覺起來,隨即前往湖南省腫瘤醫院復查。
2020年12月,王師傅在湖南省腫瘤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術中快速病理仍顯示良性,但最終術后病理卻確認為惡性——腮腺癌。這一結果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尋求更權威的治療,2021年5月,他前往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進行了第三次手術。
艱難的放化療與中醫初嘗試
術后,醫生建議他接受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于是,王師傅回到湖南省腫瘤醫院,完成了30次放療和2次化療。然而,放化療的副作用讓他身體虛弱,口干、乏力、食欲下降等問題接踵而至。
為了盡快恢復,他在當地找了位中醫調理,但服用一段時間后,肝功能檢查顯示異常,他不得不停藥。這次經歷讓他對中醫的選擇更加謹慎。
2021年:結緣希福中醫,開啟平衡治療
王師傅開始在網上搜索更可靠的中醫腫瘤治療方案。他注意到,北京和武漢的兩位教授都曾推薦過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盡管起初心存疑慮,但經過仔細分析,他認為這些推薦并非商業合作,而是基于真實療效。
2021年11月15日,王師傅來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見到了袁希福院長。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并不理想:放療部位色素沉著、肌肉纖維化,口干嚴重,睡眠和消化功能也受到影響。袁院長仔細診察后,鼓勵他:“按時吃藥,調整心態,問題不大。”
讓他驚喜的是,服用中藥后,他的肝功能、血常規等指標均保持穩定,并未出現之前的不良反應。更讓他認同的是,袁院長提出的“抗癌三聯平衡療法”與他的生活哲學不謀而合——不強求徹底消滅癌細胞,而是尋求身體與疾病的和諧共處。
2022-2024年:穩步康復,生活回歸正軌
到2022年7月,服用中藥半年后,王師傅的身體狀況明顯改善:食欲恢復,睡眠質量提高,體重也逐漸回升。2023年11月復查時,各項指標保持穩定。2024年5月的檢查顯示,血常規、腫瘤標志物、肝腎功能均無異常。2025年1月的MR復查也證實,術后改變穩定,未見明顯進展。
2025年3月3日,王師傅再次來到希福醫院鞏固治療。袁希福院長評估后表示:“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并針對他的體質調整了藥方,增加了一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
與癌共處的智慧:平衡心態,科學應對
腮腺癌術后患者普遍面臨口干的問題,王師傅也不例外。他笑稱自己“保溫杯不離身”,但也摸索出了一些緩解方法:堅持打太極拳和站樁,這些鍛煉能促進唾液分泌,改善口干癥狀。不過,他坦言:“說話多了還是會跟不上,但整體狀態比之前好多了。”
對于癌癥,王師傅的態度理性而平和:
“第一,我不可能完全治愈癌癥,這是不現實的。第二,我的目標是和癌細胞和平共處。就像兩個人打架,非要你死我活,不如找到平衡。其實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關鍵是如何控制它,不讓它影響生活。”
如今,王師傅即將邁過五年生存期這一關鍵節點,他的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他不再糾結于“徹底治愈”,而是專注于保持身心平衡,享受當下的每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