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早年就參加了革命,領導過工農運動,管過工會工作、黨務組織工作,負責過經濟工作,但就是沒上過戰場,甚至“不懂軍事”。這在中共高級領導人中,幾乎是一個例外。
有趣的是,“不懂軍事”的陳云平生決策過一仗——這就是四保臨江第一戰——堅持南滿。
1946年底,國民黨在東北的第52軍、第71軍6個師對臨江發動第一次進攻,企圖把南滿的民主聯軍三縱、四縱圍殲在長白山區。敵人重兵壓境。三縱、四縱怎么辦?撤不撤?還是在南滿堅持作戰?
中共東北局的指示是:堅持在南滿斗爭,在軍事上牽制敵軍。
遼東軍區司令員蕭勁光按照省委的指示,趕到前線指揮所七道江準備指揮作戰。可是,大家對是否堅持南滿,打不打,意見很不一致。蕭勁光于是召開師以上干部軍事會議。
在會上,大家又發生激烈爭論,出現兩種意見:少數人支持作長期打算,堅持在南滿進行斗爭;但多數人認為長白山區地形狹窄,我大兵團作戰沒有回旋余地,同時兵員、武器裝備不足,寡不敵眾,主張主力馬上撤到松花江北,保存力量,以備以后反攻。
會議連續討論了幾天,兩種意見還是相持不下。
這時,敵人兩個師已向梅河口、輯安進犯,形勢驟然變得緊張。蕭勁光作為司令員,面對多數人的意見,也不知該支持誰了。
并且,因為堅持南滿的戰略意圖未被多數人接受,下一步具體戰斗方案也無法研究。
敵人進攻迫在眉睫,時不我待,必須從速決斷。最后,蕭勁光不得不向南滿地區的最高領導人——中共南滿分局書記陳云求援,請他作最后的決定。
12日深夜,陳云接到了蕭勁光的電話。第二天下午,他頂著風雪趕去七道江,當晚12時到達。
但是,第二天,他沒有立刻開會作決定,而是先分別同蕭勁光和遼東軍區副司令員蕭華、程世才以及三縱司令員曾克林、四縱政委彭嘉慶等人進行談話,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通過談話,陳云終于有了自己的主張。他認為我軍堅持南滿,可與北滿形成椅角之勢,對以后的斗爭是有利的。對此,他形象地說:
“敵人好比是一頭牛,牛頭牛身子是向北滿去的,在南滿留了一條牛尾巴。如果我們松開這條牛尾巴,那就不得了,這頭牛就要橫沖直撞,南滿保不住,北滿也危險;如果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敵人就進退兩難。因此,抓牛尾巴是關鍵。”
有了主張后,陳云于是召開會議。
在會上,他開門見山說:“我是來拍板的,拍板堅持南滿。”
他一講完,原來堅持主力轉移走人的蕭華第一個表態:“贊成堅持南滿的決定。”
于是,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贊成。
大家的思想統一了。
然后,陳云又和蕭勁光決定,四縱挺進敵后,牽制敵軍;三縱擔任內線作戰,看守正面。
此時四縱官兵還穿著從山東來時的單衣,于是,三縱部分官兵脫下自己的棉衣、棉鞋,以保證四縱急需。
陳云作出堅持南滿的這個決策,出乎多數人的意外。后來,陳云說:“這13天(13日至26日),尤其是72小時(13日至16日),我是吃力的。緊急重大,蕭華意見,(我)不懂軍事,被迫主持解決——基本方向上走對了。”
陳云堅持南滿的決策,方向對了,并且對以后的東北戰局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兩個縱隊堅持留在南滿,不僅支持了北滿,而且打退了南滿的敵軍,收復了通化以南地區,敵人打通通輯鐵路的企圖更是沒有得逞。
“不懂軍事”的陳云作出的軍事決策,為四保臨江作戰的勝利乃至以后整個東北戰局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