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我現在知道清明時節盛產什么了?產各種民俗謠言啊,從清明不能“快樂”開始,今年忽然又開始不能上墳了。我只聽說過水星逆行容易導致數碼產品故障,沒聽說到了太陽黃經15°人類容易智障啊!
至于今年忌上墳的所謂理由,則往往指向“雙春兼閏月”。唉呀,這話好耳熟呀,原來2023年已經講過一遍了呀。
從2023年的“雙春年”到2025年的“雙春年”,合著中間也就過了2024年這一個太平年??!
等等,似乎也不對,2023年和2025年都是“雙春年”的話,2024年應該是個“無春年”呀,讓我來瞧瞧無春年的清明節該怎么辦?
這“雙春年”不能上墳,、“無春年”也不能上墳……其實大家就是不想上墳吧,何苦平白讓立春背這個鍋呢(等不讓放假了,就都老實了)。
5
立春
2023年
今年你來嗎?
來的,來兩次。
哦,那就是雙春年,不能上墳了。
2024年
今年你來嗎?
剛來過,就不來了
啊,竟然是無春年,不好上墳呀!
2025年
今年你來嗎?
兩次。
雙春年呀,不許上墳。
賺傻子流量啊,不寒磣~
你要問我“雙春兼閏月”究竟有什么作用,那我只能告訴你,主要起了一個加強語氣的作用。因為,雙春年一定有閏月,有閏月的年也一定有兩個立春,也就不可能出現雙春不兼閏月的情況。這其實很好理解,有閏月的農歷年就是有十三個農歷月,總天數可以高達三百八十多天,自然就會囊括前后兩個立春日(前提是以寅月為歲首)。所以有閏月的農歷年一定就會擁有兩個立春節氣。
還記得我們之前在《》里提過,農歷年設置閏月的周期規律接近于“十九年七閏”。也就是19年里有7年有閏月,這里也可以表述為19年里有7個雙春年,概率可以說非常高了。又由于一個公歷年只可能有一個立春,這就意味著一個雙春年前后必然緊接著一個無春年,所以“無春年”的數量是等于“雙春年”的。
(近十年[2016-2025]農歷年情況統計)
如上表統計,僅在2016-2025年這十年間,就有雙春年4個,無春年4個,而單春年才只有2個。
很多“雙春兼閏月”的謠言里都會掛上一個“60年一遇”,估計是從六十甲子那來的靈感。然而僅是今年(2025年)這種雙春年又閏六月的情況,在2017年就出現過一次了,連“十年一遇”都夠不上。
現在知道啥最稀罕了嗎?19年的周期里,要減去7個雙春年,減去7個無春年,那就只剩下5個一年一個立春的“單春年”。大家眼中最正常的“單春年”配置,其實才是農歷年里最稀缺的!
對,咱說的是農歷年。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其實我是順手搜到的)去年(2024年)還炒作了一個“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的順口溜假冒民諺。
為啥說這順口溜一眼假?因為2024年對應的農歷年并沒有閏月,而是2024年的公歷年有“2月29日”、是個公歷閏年。公歷年呀,1月1日到12月31日,立春日一般在2月3-5日,公歷年肯定年年有立春,怎么可能會“閏年無春”呢?這倆都不是一個系統里的,咋還扯一塊兒聊了,為了迷信連日歷里的上下行都對不準了是嗎?
偷偷算了下,即便是農歷、公歷都遇上閏年的情況,概率也很高,一般8年就能遇到一回(平均也能達到10年一回)。
(公歷與農歷閏年重合情況[藍色為農歷閏年、黃色為公歷閏年,綠色為一年雙閏])
雖然很多資料都會告訴你,農歷置閏是不規則的,但實際上它還是有一個粗略的規則的,類似于民間認為農歷月是大小月相隔出現一樣,不精確,但大多數時候能匹配上。“十九年七閏”同樣有一個閏月年分布規則,很好記,“3-3-2-3-3-3-2”周期,數字表示的是有閏月的農歷年相隔的年數。
比如2006-2025年的這個周期。2006年就有閏月,按照“3-3-2-3-3-3-2”規律,那就是(2006+3=)2009(+3=)2012(+2=)2014(+3=)2017(+3=)2020(+3=)2023(+2=)2025,這些年份的農歷年有閏月。大家可以再從2025年開始再計算幾個“3-3-2-3-3-3-2”規律,看看是不是對應年份的農歷年有閏月(懶得算的可以看下表)。
(21世紀有閏月的年份[以公歷年表達])
我拉表算了下,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至今,“單春年”我們只過了20個,即便時間放寬到清朝滅亡(從1912年開始算),沒有皇帝的“單春年”也僅過了30個。按照清明這也不上墳、那也不上墳的說話,祖宗吃這些子孫一些供品香火還真是怪不容易的,4個清明節里湊合就吃上1個。
而在整個21世紀(2001-2100年)里,“雙春年”和“無春年”各37個,“單春年”僅26個。看來以后這清明節前后的“謠言”可有的折騰了,畢竟100年里只有26個“太平年”,年尾估計還得預告下來年“雙春”或者“無春”,除了清明掃墓,還有結婚生孩子都能跟這扯一扯關系,約等于年年都不耳根清凈呀!
那么雙春年和無春年到底有沒有一些講究呢?肯定是有的,且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針對嫁娶,一類是針對農業,但態度卻有所區別。一般認為,“雙春”利于嫁娶,尤其雙春年的前后必有一個無春年,便會出現扎堆嫁娶的情況。但在農業上卻認為“雙春”不利于耕種豐收,有些地方甚至認為不利于農畜。
前者比較好理解,畢竟“立春”在如今雖然沒有像清明這樣節日化,但實際上在古代、在農耕民俗里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肯定是偏向吉祥的意象。但后者我挺想不通的,找到了一篇《對“無春年是豐年”、“年逢無春好種田”及“單春年”的驗證和考核得到的若干統計事實》,統計了1951-1985年中國各區域的降水等氣象情況,竟然還真得出一個“對有些區域的早澇趨勢和降水量距平趨勢較有預報意義,作為一個大的氣候背景在早澇趨勢預報中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結論。我不懂氣象,不敢妄評。
(立春打春牛)
但民俗又有很強的地域屬性,不同地區存在區別是很正常的情況。之前在《》《》里已經多次提到,網絡傳播的民俗從根本上存疑的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地域差異,總是喜歡打著古人旗號危言聳聽。即便有些民俗的底層邏輯相似,也可能在表現上呈現相反的面目。
如 《中國民間禁忌》在提到“雙春年禁忌”里就有提到,因為“擔心盛極轉虧,樂極生悲”而“忌在雙春年里結婚”,人家這么解讀,你上哪說理去?
最后的最后,到底是誰把“上班”跟“上墳”相提并論的?上墳可比上班快樂多了!
還有,求求各路大仙,能不能出一些有用的迷信順口溜??!比如,“雙春遇加班,老板易加稅”,“無春年假不克扣,扣下年假扣身家”;又比如,“各位老板注意了,單春年十二種牛馬要加薪,不加會反噬老板財運,這十二種分別是屬鼠的、屬牛的、屬虎的……”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標注,文章為 春梅狐貍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并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