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陳雯
3月30日,“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隆重開幕,論壇邀請到10余位金磚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政要、國際院士、知名專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組織領袖出席并做報告,來自俄羅斯、巴西、南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伊朗、玻利維亞及中國的200多位嘉賓參與論壇交流。
作為落實金磚國家《喀山宣言》的重要行動之一,本次論壇以“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技術創新合作助力新工業及新質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邀請了5個主旨演講和4個專題報告,并發布了3項國際務實合作成果,有力地彰顯了“創新金磚”在推動全球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的關鍵力量。
全球政產學研共繪合作藍圖
本次論壇是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平行論壇之一,由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中方理事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中國發明協會聯合主辦。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于軍出席論壇并致辭。他在致辭中強調要扎實推進科技合作、深度融入創新網絡、持續搭建交流平臺,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務實的舉措,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巴西國會巴中議員陣線主席、巴西國會中巴友好委員會主席、國會議員福斯托·皮納托(Fausto Pinato)現場致辭。他展望了巴西與中國技術合作的愿景,并表示,技術進步不僅僅是一個目標,更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承諾,巴西和中國之間的伙伴關系正變得更加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中國工程師聯合體副理事長兼聯席秘書長羅暉在致辭中提指出,工程科技創新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也是金磚各國共同關注的重點方向。她希望能在“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合作機制框架下構建工程技術領域合作機制。
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余華榮發表致辭并希望可以通過強化技術創新協作,促進人才交流互鑒,完善國際合作機制,聚焦綠色與包容發展,深化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間合作。
巴西全國工商聯合會(CNI)國際業務總監Frederico Lamego Soares(弗雷德里科·拉梅戈·蘇亞雷斯),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應用技術與創新俄羅斯工作組主席Alina Doskanova(阿麗娜·多斯卡諾娃)等分別致辭,他們祝賀論壇的成功舉辦,并期待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應用技術與創新工作組為推動創新金磚合作帶來更多務實合作。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宋敏,中國建材機械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玉敏,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趙清,山西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秦建中,巴西軟件企業協會(ABES)主席魯道夫·費舍爾,巴西駐華大使館科學、技術與創新/教育事務主管 Luis Felipe (路易斯·費利佩·米澤瓦·費爾南德斯),巴西國家工業培訓服務中心(SENAI)區域總監 Carlos Eduardo (卡洛斯·愛德華多),安第斯路國際科學技術組織主席 Marco Caabero(馬爾科·卡韋羅)等出席此次論壇。
智慧激蕩 錨定未來
以國際知名院士領銜的5位嘉賓在以“金磚+國家技術突破與產業創新之路”為主題的主旨演講環節中圍繞技術革命、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等技術提出對于人類未來的暢想。來自新加坡、南非、玻利維亞和印度尼西亞的4位國際專家在“金磚+國家卓越工程師及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及路徑分享”的專題報告環節分享了各國經驗。
原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東盟工程技術學院院士和國際工程與技術學院院士Seeram Ramakrishna教授發表了題為《面向2050年的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的演講。他以全球產業轉型為鏡,錨定先進制造業國際化進程中“技能革命”的戰略支點。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榮譽委員、國際核能院院士、清華大學核研院和計算機系雙聘教授、博士后校友會會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因果與不確定性人工智能專委會主任、智慧醫療專委會顧問張勤以臨床診斷為例,講述了從大模型到可信智能,打造可信和高質量醫療新生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專家劉合詳解油氣行業大模型應用的關鍵,并提出面向油氣特定業務場景的人工智能體(Agent AI)是油氣行業AI大模型的未來發展趨勢。
俄羅斯國家技術倡議平臺執行董事Andrey Siling(安德烈·西林)提出加強國際技術合作,創造共同未來。印度尼西亞國家研究和創新機構理事會負責人Tri Mumpuni lskandar(崔麗·孟龐尼·伊斯肯達爾)講述了金磚國家技術突破和產業創新之路。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應用技術與創新中方工作組主席,“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理事長劉振英闡述了金磚國家國際團體技術和技能標準制定、課程開發、技能護照計劃實施,“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舉辦、未來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人才國際訓練基地(金磚工坊)和“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講堂建設,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及金磚+國家科技創新聯盟建設等助力新質生產力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國際智能制造學會主席Zhou Wei(周偉),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應用技術與創新南非工作組主席、南非高等教育與培訓部教育培訓署董事Mapule Ncanywa(馬普勒·恩坎瓦),安第斯路國際科學技術組織主席Marco A. Cabero Z.(馬爾科·卡韋羅)分別圍繞智能制造、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轉型、絲路國家和金磚國家技術創新合作、杰出工程師和創新人才培養等主題展開分享,為“金磚+國家卓越工程師及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打通產學研用堵點,實現人才創新與產業發展雙螺旋耦合,為金磚+國家新工業及新質生產力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點,重塑全球產業版圖的韌性競爭力。
共建國際務實合作成果發布
本次論壇還發布了“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術創新與國際務實合作成果。
成果之一是金磚國家技術平臺發布暨“金磚+國家科技創新聯盟”揭牌。俄羅斯戰略倡議署與“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在論壇現場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計劃針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等領域開展聯合技術研究,共建金磚國家新技術平臺和“金磚+科技創新聯盟”。“金磚國家新技術平臺”是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喀山宣言》中明確提出的,因此該成果的創建也是落實《喀山宣言》的重要行動。金磚國家新技術平臺的建設將有望整合各方資源,推動跨國技術轉移與聯合研發,為金磚國家及相關伙伴提供更廣闊的技術創新合作空間。而與之相互支撐的“金磚+國家科技創新聯盟”平臺的成立,期待調動更多金磚+國家創新技術力量,挖掘金磚科技創新合作潛力,使創新成果惠及全球可持續發展。
成果之二是為中國-南非未來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人才國際訓練基地單位(金磚工坊)授牌。該成果的發布標志著中非兩國在人才培養與人文交流領域又一次邁出了重要一步。始于2020年的“未來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人才國際訓練基地”(又稱“金磚工坊”)項目是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聯合實施的國際教育合作項目,作為成熟的產教融合品牌已取得豐碩成果,由國內外職業院校及企業共建的90多個基地項目正在有步驟地開展著一系列培訓、認證、標準協調統一和技能護照計劃等合作。目前,“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已與南非、巴西、俄羅斯、玻利維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地方政府、大學和相關機構簽訂了30余份諒解備忘錄。本次授牌確定了中國有關技術企業與南非之間開展國際屬地化技術技能人才培訓項目,進一步服務國際產教融合合作和企業、職教出海。
成果之三為金磚+國家未來技能和創新技術人才培養項目啟動。該項成果又包括2025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和2025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200余名參會嘉賓見證了這兩項大賽的啟動儀式。據悉,2025“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首批已申報180余個賽項,賽項主要聚焦以工業 4.0 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數字技術技能、未來技術技能等,除中國國際賽、南非國際賽、巴西技術創新賽、俄羅斯國際賽、廈門國際賽之外,今年還將新增東盟國際賽、中亞國際賽、中東國際賽,預計將吸引超20萬名海內外青年技術技能人才參與。2025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目前已申報了30余個賽項,主要聚焦高端制造、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尤其在先進制造、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將進一步促進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動各參賽國在技術與產業上的深度融合。
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應用技術與創新中方工作組主席,“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理事長劉振英在主持論壇時表示:中關村不僅是中國的創新高地,更將成為金磚+國家創新技術協作的“超級節點”,期待更多中國企業和院校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技術創新平臺,積極開展國際務實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