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制/劉子恒 王思寧
縱覽新聞記者 彭文君 李見
初春時節(jié),河北肅寧烈士陵園。
松柏靜默,低云含悲。周邊的麥田也在料峭春寒中倔強地挺起綠芽。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副教授帶著兩名學生,和肅寧縣研究雪村戰(zhàn)斗歷史的老人一起,將一摞精致的相框依次擺放在雪村烈士紀念碑前的青石階上。11個被復原的烈士容貌像漸次排開——眉眼間或剛毅或溫潤,卻都帶著未脫的稚氣。
又是一年清明時,距離遷移雪村戰(zhàn)斗烈士墓,挖掘出懷抱82年前女子照片的烈士遺骸已過去將近一年。這張照片中的女子是誰?長眠的烈士又是誰?這一年來,“幫無名烈士點亮回家路”的努力,我們從未停止。
復旦大學考古研究院團隊在雪村烈士墓前送上鮮花。攝/李見
82年后的重逢
2024年4月10日,肅寧雪村戰(zhàn)斗烈士墓遷移現場,當工作人員輕輕拂去31號烈士遺骸胸前的最后一層浮土時,一枚銹跡斑斑的小圓鏡突然折射出微光?,F場驟然安靜下來——鏡片的夾層里,一張年輕女子的照片纖塵不染。
女子約莫十八九歲,短發(fā)齊耳,眼眸清亮,衣襟的褶皺與嘴角的笑意仿佛凝固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而懷抱它的戰(zhàn)士,時隔82年,臂骨仍保持著攥緊在胸口的姿勢,仿佛要將最后一絲體溫注入這張方寸大小的照片。
肅寧雪村戰(zhàn)斗烈士墓中31號烈士懷抱的照片。供圖/肅寧融媒
她是誰?是犧牲烈士的愛人,還是家人?無論如何,一定是這位烈士最牽掛的人,才能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將照片緊緊握在胸口,一握就是82年。這一幕,令挖掘現場的所有人淚目。
這場跨越時空的“重逢”,揭開了一段被歲月塵封的歷史。
1942年6月8日的雪村突圍戰(zhàn),是冀中抗戰(zhàn)史上最慘烈的戰(zhàn)役之一。在日軍重兵合圍之下,八路軍冀中軍區(qū)八分區(qū)司令員常德善身中27彈壯烈犧牲,政委王遠音雙腿被炸斷后,用最后一顆子彈自盡殉國。千余名平均年齡不足19歲的戰(zhàn)士以血肉之軀殊死抵抗,最終僅百余人突圍。
據附近村莊的老人回憶,戰(zhàn)斗結束后,百姓們含淚拆下自家炕席,裹住烈士遺體就地安葬。由于戰(zhàn)事緊急、檔案散佚,這些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成了無名英雄。
“她是誰”的叩問
2024年4月12日,得知消息后,縱覽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探尋照片背后的故事,并采寫了獨家深度報道《一張黑白照片,一份深埋82年的牽掛》。
“穿越時空,震撼人心!”“你為國捐軀,我們要為你找到親人。”“為無名烈士尋親”的呼聲瞬間席卷全網。那張被戰(zhàn)士以生命守護的女子照片,在網絡時代引發(fā)裂變式傳播。河北革命軍事館籌建辦公室工作人員連夜調閱上千份檔案,翻遍軍史,尋找雪村戰(zhàn)斗的點滴記錄;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對照片進行了納米級的CT掃描;南京的TR美術工作室為照片中的“她”做了修復;無數網友留言提供雪村戰(zhàn)斗英烈線索,想為烈士尋親出一分力……
TR美術工作室修復好的原圖。供圖/居旭東
然而,除了懷抱照片的31號烈士,雪村烈士墓還安葬著上百位無名英雄。這么多英雄背后,又豈止這一個“她”!怎么能挖掘出更多線索,還能為烈士們多做些什么,這些問題擺在所有人面前。
一個人、一家媒體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4月28日,縱覽新聞聯合新京報、潮新聞、極目新聞、揚子晚報、山西晚報等全國12家主流媒體、數十名記者,一起為烈士尋親。循著網友們在社交平臺寫下的留言,山西、天津、北京、南京……哪里有線索,合作媒體就第一時間派記者趕赴現場采訪,先后刊發(fā)數十篇報道,并同步在全國12家主流媒體發(fā)布。
無法止步的尋親之旅
2024年9月25日,縱覽新聞與復旦大學簽訂合作協議,由縱覽新聞募集資金,委托文少卿團隊對31號烈士在內的雪村戰(zhàn)斗烈士遺骸展開研究工作,通過人類骨骼考古方法,采集每個烈士遺骸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特征,并以此為基礎鑒定烈士的性別、年齡、死因及其生前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
借助科學手段,那段塵封的歷史被撕開一道縫隙。2025年1月6日,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通過縱覽新聞,向社會公布肅寧雪村戰(zhàn)斗7位烈士的容貌復原圖。加上2024年12月31日公布的編號“M45”的烈士容貌復原圖,首批8位肅寧雪村戰(zhàn)斗烈士容貌復原圖全部對外發(fā)布。
到目前為止已完成面容復原的11位雪村烈士。來源/縱覽新聞
沉睡的英魂第一次有了清晰面容:M49號烈士眉骨陡峻如刀削,M45號烈士則被還原成眉眼溫潤的圓臉青年,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太年輕,像是剛從大學教室里走出來的學生。
這次清明節(jié)前的祭掃,文少卿團隊又帶來了新的信息:雪村烈士遺骸DNA樣本已全部完成提取,正在與全國英烈DNA數據庫、公安數據庫樣本進行交叉匹配;通過鍶同位素分析技術,基本可以確定,長眠于墓中的上百名烈士,大多來自山西。
如今,文少卿團隊正在抓緊完成其余顱骨完整烈士的容貌復原工作。根據計劃,所有雪村戰(zhàn)斗烈士的容貌復原圖及DNA等信息將在9月3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集中展出,英雄的故事將被更多人知曉。
雪村戰(zhàn)斗烈士墓無名英雄紀念碑。攝/劉子恒
清明時節(jié),春風又吹綠了雪村戰(zhàn)斗遺址的一草一木。長眠的烈士們,安享著寧靜而又祥和的時光。前來祭掃的人們,似乎能看到那些年輕的身影,從1942年的硝煙里走出,走向麥苗青青的原野。
為烈士們尋找家人的行動還在繼續(xù),這場尋找注定漫長,卻似乎不再艱難:當科學之光照亮被戰(zhàn)火吞噬的青春面龐,當千萬條感人又有力量的留言在互聯網上匯成星河,當祭掃的鮮花在雪村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前開得熾烈,尋找本身已成為一場跨越時空的告慰——
我們可能不知道你是誰,但我們知道你為了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