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p>
當江南的煙雨浸潤青石板路,清明,這個肅穆與蓬勃的節氣,悄然來臨。
清明茶事: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
清明時節喝茶的習俗,其實古已有之。古人講究 “應時而食”,清明時節氣候轉暖,易犯困,一杯清明茶既能提神醒腦,又可祛濕養生。中醫認為,春屬木,對應人體肝臟,此時飲茶能疏肝理氣,順應季節變化。同時在清明前后,茶樹經過一冬的蟄伏,在溫潤的春雨中萌發出新芽。此時的茶葉被稱之為:明前茶。它們芽葉細嫩,葉綠素含量高,氨基酸、茶多酚等物質豐富,這也造就了明前茶 “鮮、香、醇” 的獨特口感。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寫道:“茶之否臧,存于口訣?!?/p>
堅守3325:八仙橋上的百年茶莊
1933年上海八仙橋地區,有個兩開間四個樓面的茶莊開業。這家店鋪名字叫做汪怡記。它曾是上海開埠以后頗具規模的茶葉店鋪。與此同時,本不是產茶地的上海,也開始擁有了獨屬于上海人的茶葉特色。啥特色?追求價廉物美唄!早期汪怡記師傅的選茶區域自然而然避開了核心區。但,價廉和物美那可是同樣重要的!怎么辦?技藝來補!在上海最早的龍井茶拼配技藝,應運而生!
明前甄選:讓老師傅自傲的明前茶
“內質與外形各占一半”,這是汪怡記創始人汪爽秋開創的獨特茶葉審評標準。要求以內質(香氣、滋味)和外形(形狀)為核心來確保茶葉品質。如今,上海市黃浦區非遺項目:汪怡記龍井茶拼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湯德華,遵從的也是這套準則。汪怡記的龍井茶在老師傅的代代相傳下,逐漸升華,采訪中,當提到汪怡記的明前龍井,湯師傅那是相當自豪:“取錢塘產區不同山頭各具特色的香氣、形狀、滋味的龍井茶進行優選拼配,才會有眼前的價廉物美!”
清明茶韻:好茶出湯秘訣
明前龍井有鮮,明前碧螺有甜,但……是否放茶沖水,就能嘗到這口鮮甜呢?我們特地請教了傳承人湯師傅:果不其然,這口鮮甜還另有門道。就拿我們常喝的龍井和碧螺春來說。龍井是先放茶葉,后加熱水。而碧螺春,則是熱水滿杯,而后輕灑茶葉。只有這般,龍井和碧螺的茶湯才會清澈通透。細細一品,方能嘗到碧螺的甜和龍井的鮮……
潮趣國風:當百年茶莊遇上Z世代
“從來佳茗似佳人”,這句東坡居士的茶詩,如今在汪怡記煥發新生機。作為非遺技藝傳承者,他們始終相信:傳統不是束之高閣的老物件,而是流淌在血脈里的活文化。從“辰龍敬新芽”到CCG上10歲的“看板娘茈綾”再到今年白玉蘭文化客廳上的考亭書苑,這個1933年在上海啟航的老字號茶莊,正帶著茶葉的清香,不斷打破傳統茶企的年輕化枷鎖。
清明飲茶,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古人有 “清明茶,貴如金” 的說法,清明時節,不妨暫別都市的喧囂,捧一盞明前茶,看茶葉在杯中舒展沉浮,聽窗外細雨綿綿。讓茶香拂去心頭的塵埃,讓傳統照進現代生活。這個清明,這杯清明茶與您共品時光的味道。
記者 / 王龑君
編輯 / 孫沖
視頻 / 成子鍇
制圖 / 蔡嵩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