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網報道,由中國交建承建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雙文丹2號隧道進口段至1號斜井段貫通。回溯往昔,這一項目曾歷經波折,馬來西亞的毀約之舉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東海岸鐵路項目(資料圖)
2016年,馬來西亞與中國簽訂了東海岸鐵路項目合作協議。彼時,馬來西亞國內經濟發展面臨諸多瓶頸,尤其是東海岸地區,豐富的資源因交通不便難以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發展。而中國在鐵路建設領域技術先進、經驗豐富,擁有世界領先的建設能力,雙方一拍即合,計劃共同打造這一連接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經濟特區的雙線鐵路項目。該項目全長規劃688.3千米,預計耗時5至6年,計劃連接道北、哥打峇魯等多個重要城市,建成后將極大縮短東海岸與其他地區的通行時間,從原有的7至12小時車程縮減至不到4小時。項目建成后,預計能帶動沿線地區的貿易增長至少30%,為當地創造超過5萬個直接就業崗位,以及數倍于此的間接就業機會,有力推動馬來西亞經濟的整體發展。
然而,2018年馬來西亞新政府上臺后,風云突變。新政府以馬哈蒂爾為首,突然叫停項目,并單方面撕毀協議。他們給出的理由包括所謂的財政赤字壓力,聲稱項目會給國家財政帶來過重負擔;還質疑中方報價過高,對項目成本提出異議。但這些理由難以令人信服,從實際情況來看,項目的預算是經過雙方嚴謹評估和核算的,并且項目本身對馬來西亞經濟的長遠拉動作用明顯,足以覆蓋前期投入。更過分的是,馬來西亞拒絕支付高達361億人民幣的違約金,按照國際商業慣例,毀約方理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馬來西亞此舉嚴重破壞了國際合作中的契約精神,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批評。
東海岸鐵路項目(資料圖)
之后,馬來西亞試圖尋求日本接手該項目。他們寄望于日本能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完成鐵路建設。但日本經過慎重考量,拒絕了馬來西亞的請求。日本企業深知該項目面臨諸多復雜問題,例如馬來西亞與中國之間尚未解決的違約爭議,一旦介入可能會陷入法律糾紛和外交漩渦。此外,項目建設難度大、投資回報周期長,日本企業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并不看好。這使得馬來西亞的“日本夢”破碎,其在國際合作中的信譽也因此受損,其他潛在的國際合作伙伴對其態度變得謹慎,擔心自身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隨著時間推移,馬來西亞逐漸意識到自身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在國內,項目停工導致大量前期投入擱置,相關產業發展受阻,就業崗位流失,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逐漸高漲。在國際上,其形象受損,國際合作機會減少。迫于內外壓力,2019年馬來西亞重新與中國展開談判。經過多輪艱苦協商,雙方達成新協議。新協議對項目進行了部分調整,鐵路全長縮減至640公里,完工年份推遲至2026年。項目規模和預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合理優化,例如減少了一些站點,放棄了部分原訂路線,同時馬來西亞承包工程比例從30%提升至40%。
東海岸鐵路項目(資料圖)
如今,項目已取得顯著進展。2025年3月,雙文丹2號隧道進口段至1號斜井段貫通,這一隧道具有“五個最”的特性,施工難度極大。面對復雜地質條件、嚴格環水保要求等難題,項目團隊通過科技創新和精細化管理,成功克服困難。目前,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預計2027年初能夠啟用。
馬來西亞毀約事件給國際合作敲響了警鐘,在國際合作中,誠信和契約精神是基石。任何違背契約的行為,不僅損害合作方利益,最終也會自食惡果。而中國在整個事件中,始終展現出大國風范和合作誠意,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也為項目的重啟和順利推進積極努力。未來,希望各國在國際合作中都能珍視信譽,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