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907編輯部”!
媒體機構在激昂文字的過往中輝煌,也在由視覺信息的便捷性推動又受其統治的當下遨游。不知不覺間,一種最古老也最溫暖的方式——聲音正在復興,緩解著人們的“視覺疲勞和信息焦慮”,更激發起人際間的連結與共情,構筑起一片思想的棲息地。
在140字或一幀影像定義世界的時代,我們深知,公眾對深度對話的渴求從未消退。播客不是算法下的碎片回聲,而是一場精神圍爐,那些被熱搜關鍵詞折疊的復雜議題,借由記者、觀察者、新聞當事人的娓娓道來,我們放慢時間腳本,觸碰事件本真的肌理。
在這場“聽覺復興”的浪潮中,澎湃新聞國際新聞中心煥新推出播客節目“907編輯部”,不止于編輯部的故事,我們希望通過聲音傳遞出國際熱點新聞事件背后,更多有趣的觀察與鮮活的故事,共同探索這個真實而多元的世界。
首期節目我們將聚焦韓國政局動蕩。從去年12月3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到他12月14日在國會被彈劾,再到今年4月4日憲法法院對彈劾案宣判,已過去整整四個月。編輯部的記者和編輯們每日跟蹤,碼字上萬,我們和其他人一樣迫切想知道尹錫悅的結局。宣判前,我們就彈劾案的法律程序與爭議焦點,可能的結果與影響進行了討論。
罷免總統需憲法法院目前的8名法官中至少6人贊成,他們的政治立場可能影響判決嗎?
若彈劾成立,尹錫悅政治生涯終結,同時面臨內亂罪等司法風險,他是否還有轉圜余地?
如果舉行韓國大選,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能選出與在野黨黨首李在明相抗衡的人物嗎?
又若彈劾被駁回,尹錫悅復職,會有戒嚴2.0嗎?面對朝小野大僵局,朝野兩黨又將如何亂斗?
因戒嚴風波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愈加分裂的韓國社會,將如何對彈劾案結果作出反應?
無論結果如何,迫切需要恢復政局穩定的韓國,將如何重新修復與盟友的關系?
我們將在這一期節目中為大家解讀。
-本期對談-
主播:張無為
嘉賓:陳沁涵
-時間軸-
0:00-11:39 彈劾案三大核心爭議
12:18-24:21 可能引發的政治地震
25:05-32:44 撕裂的社會圖譜
33:31-40:00 外交廢墟重建戰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張若楠 陳宇嘉 焦心悅 張星妍 王藝婷對本期亦有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