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的最佳時間不是“天剛亮”!有研究發現:晚上適度運動30分鐘,不僅助眠、抗餓,還延壽。
晚上動一動,或有助于延壽
2024年4月,醫學期刊《糖尿病護理》上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 晚上6點以后進行運動,或最有助于延長壽命,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最低。
研究共有2.5萬余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2歲,其中2995名參與者患有2型糖尿病。
根據運動時間段,將參與者分為3組:
上午(6-12點)
下午(12-18點)
晚上(18-24點)
結果發現,晚上進行有氧中強度運動的人,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最低。
對于睡眠不足的人來說,適量運動也是一件好事。
2024年5月,清華大學發表在《體育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人通過適當增加身體活動可以抗炎,有助于減輕缺覺引起的炎癥問題。
晚間運動是否會影響睡眠質量呢? 不用害怕。
2019年2月《實驗生理學》 研究發現, 在傍晚時進行3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不但能減少饑餓感,而且還 不 會 對后 續夜晚 睡眠產生負面影響 。
研究招募了11名男性參與者,進行高強度自行車運動,然后采集他們運動前后的血液,以檢查食欲相關激素,并評估睡眠情況。具體的運動時間為:
早上(6-7點)
下午(14-16點)
晚上(19-21點)
研究人員發現,晚上7-9點運動,不僅對睡眠沒有不利影響,參與者的血中胃饑餓素濃度也較低。研究同時強調,短期單次運動可能與饑餓感降低無關,但支持晚間7-9點運動并沒有損害睡眠 質量。
晚上運動要注意3點
睡前運動是否會造成人體亢奮,這和運動強度以及時間有關。適量中低強度活動能提升睡眠質量,總比一直坐著好。持之以恒地適度運動,才有助于改善睡眠。
1、與睡眠間隔2小時以上
浙江省名中醫、杭州市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中醫師張永華提醒,夜間鍛煉最好將結束時間控制在睡前2小時。 此前,《歐洲應用生理學》雜志發表的一項關于晚上運動的研究也印證了這一點:睡前2小時做運動不影響睡眠質量。
2、與晚餐間隔1小時左右
飯后與運動前的間隔時間長短,大半要依吃飯時間及用量而定,其他決定性因素還包括年齡、體能條件及運動強度。
假設是一般的青年人,若運動前的用餐量大,而且多半是以含有高量蛋白質及脂肪為主的食物間隔時間應為1小時以上;如果用餐量較少且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間隔時間可以縮短為30 分鐘至1小時。
3、注意運動強度不要過于劇烈
可以適量進行一些 有氧運動 。適度的有氧運動有助于增強心肺耐力,提高能量消耗并促進身體放松和入睡,睡前兩三個小時,可以做一些太極拳、慢跑、廣場舞等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心率在每分鐘120至140次。
運動后代謝率提高,產生更多的熱量,導致體溫升高。運動的效應在運動結束后繼續持續,體溫下降,體內的褪黑激素水平也隨之升高,這能夠促進睡眠的產生和維持,而且低體溫還能夠促進血管擴張,使得周圍血流量增加,這也有助于人們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心理方面,運動能提高個體的愉悅體驗,釋放內心的焦慮和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此外 ,《英國醫學雜志》BMJ子刊上刊登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簡單且有效的“睡前運動”。研究表明, 抗阻運動 有利于提高睡眠質量。與長時間坐著相比,有規律地進 行抗阻力運動能使夜晚睡眠周期時間有效延長29.3分鐘。
抗阻運 動包括自由重量抗阻訓練(如利用 啞鈴)、自重抗阻訓練(如俯臥撐、自重深度)、器械抗阻訓練以及彈力帶抗阻訓練等。健康成人可采用8-10種不同運動方案進行主要肌肉群的抗阻訓練。例如:利用啞鈴推胸、俯臥撐、站姿啞鈴推肩、站姿啞鈴側飛鳥、彈力帶坐姿劃船、啞鈴俯身劃船、啞鈴頸后臂屈伸、啞鈴二頭彎舉、深蹲、箭步蹲、站姿提踵、仰臥起坐以及山羊挺身等,可以鍛煉到全身不同部位的主要肌肉群。
推薦一組最簡單的 抗阻 運動, 人人都能做, 包含3個動作: 椅子深蹲 (模仿坐椅子的姿態,彎曲膝蓋和髖關節,但并不坐下)、 提踵 (更通俗的說,就是踮腳)、 站立膝上提和直腿臀部伸展 (高抬腿式踏步+向后踢腿)。 每項運動僅20秒,循環3輪,中間可以休息一會兒,共計3分鐘。
這組抗阻運動可謂“簡單易上手”,平時下班回家、追劇或玩手機期間完全可以站起來做一組,簡直是失眠星人的福音!今晚就試起來吧。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