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社會是不同年齡人群共存共榮的社會,人口老齡化絕不僅僅是老年人的事情。全社會要形成合力,營造關心、支持、參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良好氛圍,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出游好時節。3月份以來,多地銀發旅游專列密集啟程,滿載老年游客奔赴“詩和遠方”。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年末,我國出游率較高、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年人將超過1億人,銀發旅游收入有望突破萬億元。
銀發旅游是銀發經濟的重要賽道之一。越來越多老人在退休后選擇走出家門,飽覽大好河山,給旅游市場帶來新變量。此前有調查顯示,“銀發族”在工作日的出游占比最高,約占64%,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人群。需求升溫引領供給升級,銀發旅游產品正從傳統的觀光旅游逐漸轉向更為多元化品質化。以銀發旅游專列為例,國鐵集團近日表示,未來3年,將設計100條以上鐵路銀發旅游精品路線,打造160組適老型專用車組,銀發旅游列車開行總規模將達到2500列以上。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老齡化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目前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達到3.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億,占全國人口的15.6%。來自民政部的信息顯示,未來10年內,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凈增超過1000萬人。這也意味著,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
在傳統認知中,老齡化常與“負擔”“壓力”等詞匯相伴。如今,我國的老齡化理念正在從“被動應對”向“價值創造”轉變。這首先是來自于對生命周期的重新認識。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質量、維護老年人尊嚴和權利,而且能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特別是隨著20世紀60年代出生人群步入老齡階段,這一群體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健康狀態良好、社會參與意愿強烈,呈現出更強的年輕化、活力化特征,對健康養生、品質生活、自我提升、興趣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旺盛且迫切,推動老年消費市場加快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躍升。
在此背景下,“銀發紅利”概念應運而生:它并非傳統人口紅利的簡單延續,而是通過釋放老年群體消費潛力、激活老齡人力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壯大銀發經濟,進而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銀發紅利的開發程度,將決定一個國家在長壽時代的全球競爭力。從國際經驗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進入深度老齡化前后,都選擇了發展銀發經濟這一路徑。近年來我國相關政策體系加快完善,2024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首次將“銀發經濟”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據預測,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占GDP比重將從6%上升到9%。
銀發紅利并不會自然而然形成。激活銀發紅利、發展銀發經濟,需要聚焦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從政策創新、科技賦能和社會協同等方面多維度發力。著眼于供給側,支持養老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推動養老產業與文旅、健康、家政等融合發展,加大銀發經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銀發經濟,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著眼于需求側,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更要看到,老齡社會是不同年齡人群共存共榮的社會,人口老齡化絕不僅僅是老年人的事情。全社會要形成合力,營造關心、支持、參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良好氛圍,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作者:熊麗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