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推進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當前,如何在管理服務層面填補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空白,更好地支持這些勞動者工作,值得探討。
所謂新就業形態,是指互聯網平臺憑借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進行勞動者與服務消費需求大范圍、大規模組織、調配、任務分派等活動,實現勞動者和消費者直接對接的就業形態,例如外賣騎手解決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難題,網約車平臺組織夜晚接送醫護人員車隊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崛起的新興力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深度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與層次。他們穿行在路上,工作在云端,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推動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據相關統計,全國新就業群體總量已達8400萬人。
不容忽視的是,這一群體也面臨著諸多待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在權益保障和服務關愛方面暴露出諸多短板。從勞動關系層面看,他們與平臺企業之間的關系模糊不清,缺乏明確的勞動關系界定標準,一旦遭遇勞動糾紛,勞動者往往陷入維權困境,難以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薪酬與社會保障領域,合理的薪酬體系尚未全面建立,社會保障覆蓋不足,勞動者基本權益保障還不充分。在工作環境方面,他們常面臨復雜和具有挑戰的工作條件,如外賣騎手在車水馬龍中穿梭,家政服務人員可能面對各種未知狀況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歸屬感、生活幸福感和工作積極性。針對此,應秉持管理與服務并重的理念,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
在管理維度,強化制度建設與規范引導,筑牢權益保障的“底板”至關重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關系標準,優化工傷認定流程,讓勞動者的權益有堅實的法律保障。通過立法清晰界定勞動關系,避免企業利用模糊地帶逃避責任。還應加強對平臺企業的監管力度,促使其規范用工管理,合理制定勞動規則,完善與平臺間的利益分配機制,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平臺企業作為新就業形態的關鍵組織者,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自覺加強內部合規建設,嚴格遵守勞動法律法規,杜絕不合理的用工行為。
在服務層面,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補齊優質服務的“短板”是當務之急。要持續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加強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完善服務功能,為勞動者提供精準的崗位信息對接服務,助力他們通過多種渠道實現就業。健全培訓機制,根據新就業形態的特點和勞動者的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強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的專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還應優化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在現有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擴大試點范圍,逐步將更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保障體系。暢通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渠道,簡化參保手續,提高參保和待遇享受的便捷度,解決勞動者的后顧之憂。大力建設服務陣地,充分發揮工會驛站、黨群服務中心、“司機之家”等場所的作用,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吃飯喝水、歇腳休息、充電如廁等便利服務,讓他們在奔波的工作中有溫暖的停靠港灣。此外,還要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法律援助,針對其面臨的勞動糾紛特點,建立專門的法律援助機制,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與糾紛調解服務,幫助他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作者:張 莉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