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越來越魔怔了......
最近中美互征關稅打得相當火熱,但是仔細一看,好家伙,中國對美國加征關稅的領域幾乎都是專挑農產品打,而美國卻專盯高科技卡,這畫風簡直魔幻:中國仿佛成了手握核心科技的“發達國家”,美國倒像是要靠賣糧食過活的“第三世界”。
難不成我們這么富裕了?
有網友表示:
“現在中美相互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這氣氛怎么搞得這么曖昧[捂臉]
也有人表示:“美國確實有高科技,但已經不多了,為了保護他們本土的科技只能開始瘋狂打壓中國科技了”
最扎心的還是這個評論:“美國出口到中國產品,基本都有平替版本,但是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美國可找不到平替版本,最多只能找得到換標簽的二三四五六七八手貨。”
這些評論看著是很提神,但是真相,其實遠沒這么簡單。
中國為什么專打美國農漁產品?
中國對美加征關稅的清單里,小麥、玉米、液化天然氣(LNG)是三大主力。這些看似普通的商品,背后卻有著很深的政治考量:
1. 農業州是共和黨票倉:艾奧瓦州的大豆農、得克薩斯州的頁巖氣巨頭,都是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今天中國的一紙關稅令,就能直接讓美國農業州對華出口暴跌,幾十萬農民收入縮水。舉個例子,此前中國對美加征一輪關稅后,美國牛肉對華出口量 從2月的每周2000噸斷崖式跌至3月底的54噸,降幅超99%,
這種“打蛇打七寸”的策略,可比打硅谷的科技公司更讓華盛頓肉痛。
2. 能源反制:此前中國對美LNG加征15%關稅后,美國對華出口份額從2024年的5.4%進一步歸零,反倒是卡塔爾、俄羅斯通過長期協議擴大對華供應,不但鞏固了中國能源多元化的安全屏障,連帶著俄羅斯、中東也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中國打農產品根本不是因為“沒得選”,而是用最低成本撬動美國政治杠桿。畢竟,讓特朗普的票倉跳腳,可比制裁蘋果、波音見效快得多。
那美國為何要死磕中國的高科技?
美國對華加征的關稅,電動車100%、半導體50%、光伏組件79%,招招沖著“中國制造2025”的命門。不過這倒不是因為“美國沒高科技”,而是“怕自己以后沒有了高科技”。
舉個例子,美國對14納米以下芯片加征50%關稅,并聯合荷蘭、日本限制光刻機出口。這種“技術斷供”策略源于中國在成熟制程的絕對優勢——中芯國際占據全球50%產能,且華為昇騰910B芯片性能接近英偉達H100。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顯示,若中國實現28nm全產業鏈自主化,美國相關企業將損失320億美元年收入。
又比如,中國電動車成本比特斯拉低40%,此前拜登政府將電動車關稅提至100%,實則是為掩蓋本土車企競爭力不足,畢竟中國科技是真能革了老美的命。
說白了,美國加稅不是因為“技術領先”,而是因為技術優勢正在崩塌。
誰才是未來贏家?
短期看,關稅戰讓中國出口承壓,美國通脹高企,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長期來看,中國正在加速技術自主化,半導體自給率從2019年的5%躍升至2024年的35%,7納米芯片量產打破技術封鎖,RCEP推動區域貿易成本下降15%,東盟連續五年成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對美依賴度壓至11.2%(2001年為15.8%)的歷史低位,其中對美出口占比 14.6%,進口占比 6.3%,均為2001年來最低。通過墨西哥轉口、稀土管制等組合拳,中國在關稅戰中構建起‘多源替代+制度反制’的護城河。
而美國因為盟友利益分歧、產業空心化無解(臺積電美國工廠延期三年),最終可能像大蕭條時期一樣,把自己拖進貿易保護主義的泥潭。
有一個暴論——我方可能正在用農產品關稅逼美國農民造反。[泣不成聲]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