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這幾天引發了廣泛關注,此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涉及智能駕駛安全、電池起火、車門逃生等多個關鍵問題。
這場事故,不僅影響了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還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產生了信任危機。
一些網友認為,新能源汽車碰撞就會起火,也有網友認為,新勢力造車壓根不靠譜。
正因為這種信任危機的出現,讓小米SU7的這場事故不能單獨視為一場事故,更是一個社會性的話題,所以這個話題所帶來的流量也是巨大的。
這時候,就會有車企想要通過蹭熱度的方式搞流量,從而達成曝光量,特斯拉尤為積極。
小米SU7事故發酵后,特斯拉官微轉發了特斯拉副總裁陶琳的一條微博,其中就重點提到了“安全”。
其實這條微博內容放在平時轉發,問題倒不大。
但偏偏就是小米SU7事故發酵當天,特斯拉官微這樣轉發這樣一條內容,不禁讓人產生聯想。
除了特斯拉以外,另一家車企創維汽車就玩得更過分了,做了一張題為“創維汽車自上市以來交通事故無一死亡案例”的海報。
創維汽車的這張海報,沒有意外地遭到了大V們的集集體打臉。
或許是公關團隊有KPI指標吧,又或許是管理層認為黑流量也是流量吧,所以搞出了這么一出亂事兒。
但我想說,這時候車企為了一點流量去碰不該碰的話題,完全就是在引火燒身,屬實是腦子有問題。
你說自家汽車事故率為0,你一家做彩電的企業,總共做了兩款車,一年就賣了1萬輛,路上跑的能有幾輛?
下周回國的賈躍亭,同樣是做彩電出來然后造車的,人家現在正在美國造車,是不是也可以用事故率為0吹自家的車安全呢?
其實作為車企品牌公關或負責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讓品牌與小米這次的事故牽扯上,任何話題都不要牽扯上。
各家車企的老總們、公關經理們,自己偷偷看看就得了,千萬別策劃著吃一些所謂自家車安全的黑流量,因為搞不好就會陷入輿論危機。
倒不是說小米SU7這事兒完全是小米的問題,或完全不是小米的問題,而是這類事故每天都存在,任何品牌都不敢說能完全避免。
就在這篇內容撰寫時,重慶就發布了通報,小型普通客車追尾重型半掛牽引車,造成7死1傷。
看吧,交通事故是時有發生的,沒有任何一家車企都敢在這方面做文章,說自家的車是絕對的安全,一旦未來出現問題,很容易中回旋鏢。
所以這波小米SU7事故,真建議各家車企不要踩小米。
首先,小米肯定是踩不死的。
如果因為一場交通事故,小米汽車就會完蛋,那么去年問界就沒法賣38萬輛。
特斯拉那么多次重大事故,林志穎都毀容了,能踩死估計早就倒閉了,結果人家恢復后反手又買了一輛特斯拉。
其次,車企不要再帶節奏了,尤其是新能源車企。
如果讓這件事持續發酵,真的會導致一部分本來考慮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和智駕產生抵制,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會起到消極作用。
最后,沒有哪家車企敢百分百保證不出事故。
當然,除非是賈躍亭的FF91,但賈躍亭不能用“事故率”來評判,而是要用“故事率”來詳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