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個世界孤獨癥日。多年來,徐匯區以兒童健康為核心,健全健康網絡、高效平臺、專業隊伍和管理機制,長期關注關愛孤獨癥兒童。
在徐匯區婦幼保健所的“星語心園”工作室內,兩歲半的小星(化名)在接受早期丹佛模式的干預,這是一種針對孤獨癥兒童的綜合性干預方法,通過個性化的游戲活動和互動,促進其社交、語言、認知及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半年多前,小星在社區常規兒童體檢中被篩查出具有孤獨癥傾向,隨后在兒科醫院確診。他幾乎不說話,只對簡單的一步指令有反應,父母長輩都十分焦急。好在發現及時,通過徐匯區婦幼保健所半年多的干預,如今,小星的狀態有了明顯改觀。
孤獨癥不僅影響兒童健康成長,同時也影響家庭幸福。對于兒童孤獨癥來說,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非常重要。據最新數據統計,徐匯區篩查陽性確診的孤獨癥兒童比自由就診確診為孤獨癥的兒童整整提前了20個月,為孤獨癥兒童的早期干預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經早期篩查確診的患兒均得到了有效干預,顯著改善了預后。兒童孤獨癥最佳干預年齡在3歲前,除了按時參加社區兒童體檢,家長還應關注孩子平時在溝通交流互動中的表現。
徐匯區婦幼保健所兒保科主任醫師朱國偉表示,孤獨癥的五大癥狀包括不看、不應、不指、不語和不當。“不看:孩子與你的目光交流、對視的機會較少。不應:當你叫他時,回應次數較少。不指:一歲左右孩子還不會指,如果問他什么東西在哪里時,他用手指物的行為沒有出來。不語:孩子到了一歲半以后依然沒有語言。不當:孩子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玩小汽車的時候喜歡玩汽車的輪子,或者喜歡看旋轉的電風扇等。當然,這些行為不一定代表孩子有問題,正常的孩子也可能會有‘五不’等方面的表現。但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家長應引起重視,帶孩子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
從2012年開始,徐匯區婦幼保健所及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開展了孤獨癥早期篩查,并將孤獨癥早期篩查納入社區常規兒童體檢服務,以便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十余年來共篩查18—24月齡兒童55000余名,確診兒童孤獨癥160余名。從2019年開始將“孤獨癥干預技術”引入基層,先后在徐匯區婦幼保健所及五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孤獨癥早期干預,形成以社區為基地、家庭積極參與的“1+1+5”的孤獨癥干預模式。
近年來,孤獨癥兒童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上海已啟動并開展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工作,到2027年底,上海市將建立健全孤獨癥兒童篩查、評估、診治、干預、照料等全鏈條關愛服務體系,積極回應孤獨癥兒童及其家庭關心關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升孤獨癥兒童家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