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徐匯區斜土街道舉行2025年斜土街道社區治理學校開班動員會,全面啟動3個主體班次賦能培訓。
什么是社區治理學校?社區治理學校開設目的是什么?據悉,此次社區治理學校的開設,是斜土街道深化創新“三心三先”(即黨員先想、黨員先議、黨員先行,以“初心”引領“彤心”業委會、“凝心”物業)基層治理機制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持續拓展基層治理隊伍建設有效方法的具體實踐。
斜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5年,社區治理學校共設置了3個主體班次,分別是社區黨校賦能培訓、‘日暉有新’社工賦能成長營和‘親鄰樓組’社區治理賦能工作坊。培訓對象覆蓋機關事業干部、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社區工作者、樓組長等治理骨干,預計參訓人數近800人次。”
參訓人員來到社區治理學校能學到些什么?培訓是如何設計為基層治理“蓄勢增能”的?記者了解到,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斜土街道社區治理學校除了傳統的教育專題黨課,還緊密結合人民城市建設、城市更新項目等實際,開設了先鋒黨課、情景黨課、實務培訓等多元化課程,致力于全面提升黨建引領水平和群眾工作能力。
針對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需求和為民服務能力的提升,培訓特別強調了群眾工作方法與片區治理工作的實踐運用,設置了“社區治理與城市更新”“滿意物業”“社區自治共治”“創新課程”“平安與法治專題”等五大專題課程,確保培訓內容貼近實際、貼近需求。
在培訓形式的選擇上,斜土街道社區治理學校講究“活”字為先。除了傳統的線下培訓、集中授課外,還創新性地增加了線上答疑、圓桌論壇、團隊拓展、情景模擬等多種賦能形式,以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特別是結合居民區自治項目的打造,設計了“理論+項目”模式,通過項目化全流程指導,推動學習成果從理論向實踐轉化,培育居民區自治品牌項目,形成人人參與、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良好氛圍。
開班首日,社區治理學校特別邀請了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黨建理論研究基地執行主任李威利,為學員們帶來了“開班第一課”。李威利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繡花針工作法”為題,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基層治理的實踐案例,系統總結闡述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繡花針”工作法。他生動形象地教授學員們如何用好黨建這根“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的“千條線”,為學員們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