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學姐的口袋”,了解更多內容
文稿 | 學姐的口袋
視頻 | 學姐的口袋
01
這到底是文化差異?還是文化禁忌?
最近,世界級大網紅甲亢哥開啟了中國行,一路上都挺順利,直到碰上了李某越。
按理說,這應該是一場,中外文化交流的好機會,結果卻搞得一地雞毛。
起因是李某越給甲亢哥做翻譯,但這翻譯吧,怎么聽怎么不對勁。
02
在理發店,店員本來是客客氣氣地解釋說:“他這個是臟辮,我們不太好剪。”
店員的意思是,他不會剪臟辮,怕剪不好。
結果,李某越卻翻譯成了:“你的頭發太亂,太邋遢了。”
甲亢哥一臉問號:“你確定?你在開玩笑吧?”
他根本不信李某越的話,而是叫來了另一個翻譯小哥,這時候,甲亢哥才明白店員的意思,不是嫌他的頭發臟,而是怕剪不好。
還好甲亢哥反應快,要不然這家理發店,就得被全球誤解成“傲慢無禮的中國商家”了。
這只是其中一個小片段,更離譜的還在后面。
03
李某越見了甲亢哥,張嘴第一句話就驚呆網友:“這些粉絲真嚇人,他們像動物一樣狂叫,他們不是正常人。”
甲亢哥皺眉:“哪嚇人了?沒人不正常,我看你才不正常。”
這個時候,甲亢哥明顯有點氣憤了。
這波開場白,直接讓這場“文化交流”,變成了尬聊現場。
這哪里是翻譯,網友說更像是故意挑釁。
接下來就更離譜了。
04
在交流過程中,李某越突然問:“要不要給你介紹個中國妹子?”
原話是“chick in China”。
甲亢哥一聽,直接拒絕,表情寫滿了“你在說啥?”
網友們火速開扒,發現甲亢哥之前在韓國、日本、泰國的“旅行體驗”里,每個國家都配了一個當地“chick”陪游,而這些“chick”不是陪聊,就是明碼標價。
結合這個背景再看這句話,問題就更大了。
你在一個有著自己文化自尊的國家,用一個可能帶有暗示的詞,去介紹女生,這不僅僅是“文化差異”,更是一種文化冒犯。
所以,這不是文化誤解,而是文化禁忌。
難怪網友炸鍋:“你這是在介紹文化,還是在介紹產業?”
05
面對網友的憤怒,這位網紅終于出來回應,試圖洗白自己:
1??“我沒黑中國,我在做文化輸出。”
2??“chick這個詞在美國是正常的,不是侮辱女性的意思。”
3??“甲亢哥的粉絲在全球都很瘋狂,不是專門針對中國粉絲。”
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
但網友并不買賬。
06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化輸出不是這么搞的。
你要真是傳播中國文化,怎么不介紹“中庸之道”,怎么不科普“四大發明”,偏偏在這里“輸出”翻譯歧義?
其次,“chick”在不同場合不同意思,他不會不懂。
甲亢哥在日韓泰的“chick”們都有“特定用途”,你在中國介紹“chick”,到底是文化交流,還是“另有所指”?
問題是,他說的是“要不要我給你找個Chick in China”。
這句話聽起來,怎么都不像是單純的“給你找個女生認識一下”,更像是某種打包旅游套餐的項目……
07
最后,粉絲的熱情是人家的選擇,翻譯時加上“像動物一樣”狂叫,這可不是文化差異,而是惡意誤導。
那我們文化交流的底線,在哪里?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回顧一下歷史。
二戰期間,駐日韓美軍曾長期形成某些產業鏈,超過20萬"慰安婦"被強征,越南戰爭時,美軍在東南亞留下5萬混血兒;
至今駐日韓美軍在某些法律事務上,享有特殊豁免權……
一些西方游客來亞洲,帶著有色眼鏡,把“亞洲女性”物化為某種符號。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種歷史性的偏見。
08
所以,當一個外國網紅來到中國,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要不要給你介紹個chick?”
這真的只是文化差異嗎?
我愚昧地認為,這更像是“文化倒灌”,拿著西方扭曲的刻板印象,來定義中國。
回顧我們所有的歷史,在任何一個時期,我國都沒有為了經濟,而開放特殊行業,也沒有在最貧困的時候,把女性變成“出口產業”。
所以,當李某越用“Chick”去介紹中國女生的時候,大家為什么會憤怒?
因為你不僅是在“輸出文化”,更像是在“倒灌文化”。
09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尊重,是平等。
我們歡迎文化交流,但不歡迎這種夾帶私貨的“文化輸出”。
很多人以為文化輸出就是讓外國人喜歡,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真正的文化輸出,是讓世界尊重。
我們不是要讓外國人覺得“哇,中國好有趣”,而是要讓他們明白“哦,中國不能亂搞,中國有原則”。
你可以介紹中國的美食、美景、傳統文化,但你不能為了博眼球,把文化當作戲耍的工具,甚至通過惡意翻譯去制造沖突、迎合西方對亞洲的偏見。
10
文化可以有差異,但文化也有底線。
你可以解釋不同的表達方式,但當你的表達引發誤解和冒犯,你不能把責任推給文化差異,而應該思考自己是否跨越了禁忌。
11
前幾天我一直在洛陽,也在新鄭參加了拜祖大典,在洛陽看完《唐宮夜宴》的震撼,參觀了莊嚴的明堂和武則天的禮佛堂天堂。
我突然讀懂了網友的憤怒:
當1300多年前的唐朝女子,已在朝堂揮毫、在馬球場馳騁,今天有人卻想用"chick"來定義中國女性,這何止是語言偏差?
從武則天打破女子不得封禪的傳統,到當代女性航天員進駐太空,我們走過的路,容不得被一個輕佻詞匯抹殺。
要明白的是,中國文化之所以能走向世界,靠的不是迎合,而是自強。
12
這場風波,給我們提了個醒:真正的文化交流,應該是互相尊重,而不是迎合偏見。
甲亢哥是個外國網紅,他可能對中國文化不夠了解,但李某越作為“翻譯+引導者”,應該有最基本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流量,故意制造對立、誤導外國人。
網友的憤怒,不只是針對一個翻譯,而是針對所有拿“文化差異”當借口,實際卻在挑戰文化底線的人。
文化可以是橋梁,但不能是“投名狀”。
文稿 | 學姐的口袋
視頻 | 學姐的口袋
圖片 | 網 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