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都覺得經濟、關稅是非常復雜的問題,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眼里,卻是十分簡單的事情。他的邏輯主要有兩個,第一,通過加征關稅,增加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降低美債風險。第二,減少美國消費者對外國商品的依賴,從而提升美國制造業的國內競爭力,促使產業鏈回流。
很多人都說,特朗普瘋了。但我覺得,他沒有瘋,而是太自以為是了。就比如,在去年大選期間,他說只要自己當選,就能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現在,他就任總統都快3個月了,俄烏沖突也依然沒有解決。
我覺得,美國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征關稅,包括自己的大部分盟國,并將與這些國家同時打響關稅戰、貿易戰,是比解決俄烏沖突更加困難的事情。
最近二三十年,美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這是事實,也是特朗普獲得大量選票,再次當選總統的原因。如果,美國選民覺得國家沒有問題,依舊像以前一樣偉大,不需要什么再次偉大,肯定是不會把選票投給特朗普的。
我們可以把特朗普比作一個醫生。他確實找到了美國社會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例如貿易上的巨額逆差、制造業衰退、工作崗位減少等等。但是,他開出來的藥方,真的能夠藥到病除嗎?
古語云,是藥三分毒。要我說,特朗普向全世界加征關稅,對美國自身而言,反噬的毒性不止三分,恐怕有個八九分。
第一,絕大多數國家都會反制、報復美國,尤其是美國幾個主要的貿易伙伴。因此,美國自身商品的出口,也會受到極大的阻礙,許多產業將遭到打擊。
短時間內,對于美國消費者來說,也沒有辦法擺脫外國商品的依賴。那么,美國政府加征的關稅,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轉移到了美國的普通消費者,增加他們的生活成本。
第二,我覺得,確實會有一些美國企業響應特朗普的號召,將部分的生產線帶回美國。但是,這能讓美國的制造業起死回生嗎?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選擇在哪里投資,有非常多的參考因素,關稅只是其中的一個。更重要的,是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相較之下,一些發展中國家擁有更完備的產業鏈,更低的原材料價格,更具性價比的勞動力,以及龐大的銷售市場。
長時間來看,資本無疑更加青睞新興市場國家。所以,美國制造業的回流、重振,絕對不是一個4年、8年就能實現的。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美國之所以能夠維持美元的霸權,就是因為貿易上的逆差。道理很簡單,只有各個國家都在貿易上大規模地使用美元,才能凸顯美元的重要性,進而形成霸權。
那么,如何讓各國都使用美元呢?通過貿易逆差而“出口”的美元,就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然后,通過金融賬戶和資本“進口”美元,才使得美國的債務型經濟增長模式得以長期存在。
現在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美國政府的債務太多了,去年底達到了36萬億美元。然而,美國一年的GDP約為26萬億美元,政府一年的收入約為4萬億美元,僅有債務規模的九分之一。這不僅是對于美國,乃至于全世界,都是一個定時炸彈。
要想拆除這個炸彈,絕對不是靠著對全世界加征關稅就能實現的。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就任總統的時候,就開始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2021年,拜登就任總統后,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到現在,已經8年的時間過去了。美國的債務規模減少了嗎?貿易逆差減少了嗎?制造業回流了嗎?實事求是地說,都沒有,一絲絲的好轉也看不到,反而更糟糕了。
2017年1月,美國的全球貿易逆差是435億美元。到了今年2月,已經增加到了1227億美元。
覆言認為,數據已經充分說明,美國發展的問題,不在其他國家,而在于美國自身。具體點說,這個真正的病根,是美國華爾街與官僚集團長期相互勾結而形成的。
在美國,金融資本凌駕于實體經濟之上,少數政商精英壟斷財富與權力,民主制度早就被資本綁架。若不解決金融資本的無節制擴張,以及監管失效和利益分配失衡的問題,美國的社會撕裂與經濟風險就不可能得到解決。
今年1月再次就任總統后,特朗普一直在大力整頓美國的官僚集團,這是一件好事。然而,他似乎不太敢觸碰華爾街的利益。那么,美國的問題,他最多就只能解決一半。等到哪天,他卸任的時候,許多問題又會死灰復燃。
所以,特朗普不是那個能夠“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救世主。未來,只有徹底改變美國制度的人,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