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節前夕,江蘇建湖九龍口沙莊再次成為家族文化傳承的焦點。該地以李姓為主要姓氏的五大支系宗親齊聚一堂,舉行第三屆祭祖盛典,演繹一場“敬宗睦族·共續文脈”主題的跨時空血脈對話,場面浩大,氣氛莊重而又熱烈。祭祖活動實現家族文化傳承和文旅創新實踐完美融合,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鮮活力量。
祭祖當天上午,來自建湖恒濟鎮、寶塔鎮及鹽都區龍岡鎮的李氏宗親代表團敲鑼打鼓來到九龍口,與沙莊李氏五門宗親會合。隨著理事會會長宣布動祭祖,近千名宗親按宗族輩分與支系位次有序列隊,敬獻花籃拜謁祠堂,宣讀祭文。
來自建湖恒濟鎮的李氏代表團的宗親李金明發言說:“九龍口沙莊李氏祭祖不僅是其家族凝聚力的體現,更是傳承忠孝節義家風的重要載體。”他還特別指出:“民俗是鄉村旅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一點在建湖九龍口得到了生動體現。”
祭祖盛典現場,理事會除了進行向長輩獻花、各門交接旗幟、李氏文化表演、聆聽祖訓等環節,還特別表彰了近年來為宗族事務、祠堂維護作出杰出貢獻的李氏家庭和個人。
“祭祖追遠,德馨傳承,弘揚家族優良傳統,通過祭祖活動,讓我們年輕人認識到對國對家的責任與擔當。”“李氏功德之星”李輝這樣表示。
祭祖儀式后期,眾李氏宗親還參觀李氏文化陳列,體驗國家級非遺淮劇、雜技的精彩展示。當高舉旌旗并統一佩戴紅色圍巾的李氏宗親行進在淮劇小鎮,引來不少游客駐足圍觀拍照。
由于本次李氏祭祖在多個平臺發布宣傳預告片,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當日客流較平日增長近三倍,其中不乏外地慕名而來的文化愛好者和同姓氏游客。
“宗祠+非遺”的模式獲文旅專家點贊,北京大學民俗研究專家王昕民認為:九龍口李氏家族通過規范化、規模化的祭祖活動,強化了宗族認同感和家族凝聚力,有助人情感調適和社會穩定。宗族祠堂本是鄉村公共文化空間,既延續傳統民俗,也為鄉村振興提供精致的文化支撐。
目前,淮劇小鎮已成為鹽城市重要的文旅地標,其中長有三百齡古銀杏的沙莊李氏宗祠近年通過修繕祠堂建筑、整理族譜文獻、舉辦盛大祭祖等民俗文化活動,逐步打造出“一村一品”的沉浸式民俗體驗特色文化品牌,正在申報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龍口銀杏樹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