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再次提到整車央企戰略性重組的事情,引起了行業很大的關注。除了正在整合進行中的東風、長安之外,國資委這次發言也推動了市場和業界關于其他整車央的整合猜想。市場有聲音猜測,未來十年中國汽車很有可能掀起一場規模空前的合并大潮。
這個猜測我非常認同,但在我看來,這場整合大潮的到來或許要不了十年的時間。這次國資委再次發言“拍板”,給出的信號其實非常明確,就是要推動鼓勵整車央企加快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打造屬于中國汽車的全球競爭力。
都說市場競爭有市場自己的規則,良幣驅逐劣幣,那么為何國資委還要親自下場介入?究其根本,這是中國汽車產業做強做專的需要。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至今,雖然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一,出口全球第一,但總體來說,大而不強,目前中國汽車還沒有進入世界前三的車企。在全球前十的汽車企業中,看不到央國企的身影。
并且,目前國內市場已經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而新的品牌還在不斷加入,新能源車產能還在不斷擴充提產,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戰、技術戰、科技戰此起彼伏。在這樣的市場格局和競爭格局下,現如今的市場事實上已經到了一個關停并轉的階段。
未來5-10年中國車企還剩下多少家?市場的猜測各種各樣,有人說是3-5家,有人說不超過10家。
汽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國之重器,而央企作為中國汽車的代表,必須要有他們的話語權和國際地位,所以在分水嶺即將出現的時候,國家牽頭推動重組,不僅能給市場信心,而且還能有效的從一個更宏觀的層面去整合優勢資源,加快央企重組整合的效率,提高央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
而央企做出成功示范之后,還有可能會進一步間接推動地方國企乃至民企的積極兼并重組。
從這次央企戰略性重組,致力于打造全球競爭力的目標來看,央企的整合事實上也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目前中國汽車正在掀起出海大潮,然而國內車市的競爭現狀有目共睹。大部分汽車企業的發展參差不齊,比較散亂。與此同時,在這幾年的價格戰沖擊下,很多企業為了活下來都在打價格戰,虧錢賣車、無序競爭也成為了很多企業的常態,大家都知道這是非良性的。這樣的競爭模式,不具備可持續性,更不具備全球普適性。
面向這樣的一個發展現狀,央企的整合不僅有利于通過聚合研發的力量,降低采購供應的成本,而且在央企的領導示范下,國家出手主導央企整合引導市場,本質上也是為了讓市場的競爭更良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產品的全球化競爭力,讓中國汽車品牌的產品在全球市場更有話語權。
值得提醒,整合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整合也是要有策略的,整合的幾方要形成利益共同體,不是簡單的強強相加,而是要優劣、利益互補,要讓各方整合在一起做到更強,而不是相互消減。整合的雙方到底要怎樣才能讓兩個拳頭并在一起更大,怎樣才能做到1+1=2或者>2,整合的價值如何落地?都要講究策略,欲速則不達。
拿東風和長安舉例,一個在商用車領域突出,一個在乘用車領域突出,雙方的整合可能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圍繞汽車領域進行整合,還有可能涉及到兵裝和兵工的整合。
雖然雙方的重組合并進展,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傳出,但這也恰恰說明了雙方在推進重組整合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合并相加,也不是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要從體制、機制、研發、生產、制造、供應等各個方面做好整合與協同。所以在產業朝著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的過程中,東風和長安作為整車央企合并的表率,絕對不能求速。
另外,在目前的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等等產業發展趨勢中,央國企的表現雖然還算不上特別突出,但是產業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合作合并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風潮,比如在智能化維度,與華為合資合作的央國企就不在少數。
所以從國資委這次提到的“提高產業集中度”這句話仔細推敲,可以猜測的是,在東風、長安之后,不管是一汽、上汽、廣汽等等央國企,應該都會慢慢步入整合的階段。而在整合與合并風潮的推動下,中國汽車產業也一定會在不斷兼并的過程中發展壯大。
基于此可以做幾點猜想,一是在整合的風潮推動下,汽車產業的競爭有可能會朝著更加有序、良性的方向發展。二是在“強”的基礎上,中國汽車產業“專”的特色有望凸顯出來。三是在更大的規模效應推動下,汽車產業鏈的成本或許還會更低,成本戰或許會成為新一輪淘汰賽的重中之重。
新一輪的淘汰賽或許又要開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