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最近汽車圈的新聞可真是熱鬧?。±吓笥褌?,你們還記得十幾年前那個“市場換技術”的年代嗎?那時候外國車企進中國,高高在上地教咱們怎么造車,恨不得把發動機上的每個螺絲都算作“核心技術”不肯教。現在風水輪流轉,BBA這些德系豪華品牌集體跑來抱中國科技大腿了,這畫面,我只能說——真香!
3月底,寶馬集團與阿里巴巴官宣深化AI戰略合作,雙方要基于阿里通義大模型,共同開發智能座艙系統。這系統預計2026年率先搭載在中國生產的寶馬“新世代”車型上。講真,這可不是簡單地把個APP整合到車機里,而是把人家的“大腦”都裝進去了!
據說這套系統的語音交互識別率高達99%,不僅能聽懂你的各種普通話、方言,還能一步到位完成導航設置、空調調節和娛樂系統操作。一句話,寶馬是要靠阿里的AI大模型來拯救自己在中國市場的“數字化恐慌癥”。
再看奧迪,走得更猛。2025年初直接宣布全系車型將搭載華為智駕系統,包括燃油平臺和純電平臺。**上汽奧迪A5L已確認將搭載華為乾坤ADS 3.0,這款車馬上就要在上海車展正式亮相了。**嘖嘖,想想以前那些德國工程師談智能駕駛時的傲嬌表情,現在全都變成“華為爸爸帶我飛”了,我去,這轉變也太快了吧!
奔馳也不甘示弱,投資約5.45億人民幣加碼中國自動駕駛企業Momenta。_奔馳在中國甚至設了兩個研發中心,就為了研發高階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_我表弟剛買了新一代奔馳E級,整天炫耀他那車用的高通8295座艙芯片和L2+級導航輔助,殊不知這些都是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
**老實講,BBA這波操作背后折射出來的信息量太大了。**三十七年前,一汽與奧迪簽協議成立一汽奧迪,那時是“市場換技術”;現在,華為、阿里、Momenta這些中國科技公司不僅給豪華品牌提供技術,甚至直接參與到他們的全球戰略中。這哪是什么簡單合作,分明是豪華車企對中國科技服了軟。
再想想寶馬這次跟阿里合作,對方的AI大模型不僅要整合到車機里,倆公司還要建聯合實驗室探索前沿場景。**更離譜的是,這些在中國搞出來的創新成果,還要“反向輸出”到全球市場去。**也就是說,以后全球的寶馬車主可能都在用著“中國大腦”開車,卻不自知。
這讓我想起前幾天跟一個寶馬4S店老總喝茶時聊到的。他苦笑著說:“現在的德系車在中國不'中國化'就活不下去了。”看看數據就知道,2024年寶馬全球利潤暴跌35.8%,中國市場銷量縮水13.4%。蔚來ET9、理想MEGA這些50萬+的國產豪車正在蠶食BBA的市場份額,傳統豪車引以為傲的'機械性能溢價'正被新勢力的'智能體驗溢價'無情碾壓。
**BBA這種“換腦”行為,說白了就是一場生存保衛戰。**德系車一直標榜的是“工程師文化”,強調精密制造、駕駛質感。但現在中國消費者更看重什么?智能語音、自動駕駛、全場景互聯互通!誰能滿足這些需求,誰就能拿到消費者的錢包投票。
不過我倒是有點擔心,這種“中國特供AI”策略會不會來得太晚了?寶馬的新世代車型要到2026年才量產,但問界、極越這些國產智能車早已迭代到第三代AI座艙了。給BBA的窗口期只剩不到24個月,2026年很可能成為豪華車市場的洗牌臨界點。
說句大實話,我真心希望這些老牌豪華車企能跟上智能化浪潮。畢竟咱們普通消費者最終受益的是更多優質選擇,而不是看著曾經輝煌的品牌被時代拋棄。不管是寶馬、奧迪還是奔馳,能放下身段向中國科技學習,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不是嗎?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對了,你覺得豪華車企集體“換腦”后,會不會出現德系車“智商”超過它們老家車型的有趣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