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上海青團市場愈發熱鬧。各大老字號品牌競相推出新品,帶來多款創意十足的新口味青團。與此同時,一些奶茶店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順勢推出青團系列奶茶,為消費者帶來別樣的味蕾體驗。
傳統美食與現代飲品融合
老字號新品,在食材選擇上更加注重時令性和健康性,同時在制作工藝上進行優化,讓青團的口感更加豐富多樣。如光明邨大酒家推出的榨菜鮮筍粢毛青團,將鮮嫩的春筍、咸脆的榨菜粒與噴香的豬肉融合,口感層次分明;沈大成的春三鮮青團以清脆的青筍、新鮮的香菇和鮮嫩的薺菜為餡料,口感細膩而不失鮮美;而德興館的大蝦鮮肉青團同樣別出心裁,每只青團至少包裹一枚完整蝦仁,蝦肉彈牙爽口,春筍脆嫩多汁,搭配鮮嫩多汁的豬肉,讓人垂涎欲滴……
這些新品價格也相對親民。以沈大成的春三鮮青團為例,售價6元一只,雖然比傳統豆沙青團貴了1元,但憑借其獨特的風味,依然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工作人員表示:“最近很多顧客都對春三鮮青團等新品情有獨鐘,新品銷量一直很不錯?!?/p>
老字號青團價格也親民。
除了青團本身的創新,眾多奶茶品牌也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紛紛推出青團主題飲品。傳統美食與現代飲品的融合,上演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破次元”碰撞:
KOI推出了一款創意十足的糯青團奶茶,在奶茶中加入了Mini青團小圓子,為飲品增添了軟糯的口感。這款奶茶自推出以來,不久便成為熱門單品。店員向記者透露:“這款奶茶昨天一天就賣出了五六十杯,毫無懸念地成為當天的銷量冠軍?!?/p>
蜜雪冰城的青團椰椰飲品
蜜雪冰城也順勢推出青團椰椰飲品。據店員介紹,青團椰椰首次在門店售賣便受到關注,許多消費者出于好奇心紛紛購買品嘗,使得這款飲品成為了近期人氣產品。還有CoCo都可推出的芋見茉綠小青團和茉綠小青團,同樣大受歡迎。4月2日下午,記者在餓了么平臺查詢時發現,這兩款新品在多個門店均已售罄,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期待青團“賽道”效應放大
業內專家指出,近年來自從杏花樓創新出咸蛋黃肉松餡的“網紅青團”以來,青團賽道創新不斷。但大多數創新仍然圍繞著餡芯的食材與口味。今年奶茶界進入青團賽道,令人欣喜,也給行業不少啟發。
如何把青團這一時令商品的“蛋糕”做得更大?
一是不妨擴大清明這一傳統節令的文化外延。事實上,清明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源自紀念春秋義士介子推的寒食節頗有淵源,寒食節通常在冬至后的105天,即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此時,春季來臨,氣候干燥,容易發生火災。這一天禁止生火,廚房不開灶,只能吃冷食或備好的熟食,體現了古人順應天時、敬畏自然之心。
寒食節吃什么?古籍上寫道:“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鈉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p>
中國傳統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有不少地方現在保留著在清明節前一天只吃冷食的傳統習俗,以此紀念先賢,賡續傳統。餐飲行業的專家和從業者不妨也多動動腦筋,圍繞“寒食節—清明節”這一時間軸,開發出更多的“寒食”品種,甚至是寒食主題餐飲套餐,以享清明商機。
二是不妨變青團、粽子、月餅、八寶飯等傳統的節令商品,為365天的“四季商品”。國外一些傳統食品,從“時令商品”的屬性脫胎換骨,如今變成“四季商品”的成功嘗試就值得借鑒。比如,日本的和果子作為傳統食品,起源于中國唐代的“唐果子”:春天的和果子有“櫻餅”“花見團子”,把米搗碎,加入櫻花和紅豆沙,一般為粉紅色;夏天有“羊羹”,是用紅豆與面粉或葛粉混合蒸制而成的果凍狀食品;秋天有“栗拾”,和果子做成栗子形狀,甚至在果子底部黏上炒焦的米粉,使其更逼真;冬天有“小雪平”,主要原料是糯米制作的白玉粉、白糖和蛋清,口感軟糯,味道溫和……如今,和果子還成為日本標志性的伴手禮,游客離開日本時,都忍不住在登機前再爆買一番。
專家認為,青團的“青”不光與清明的“清”同音,還有青天、青山、青年、青春、丹青等豐富的語境,唱好“四季歌”完全有基礎。期待青團能朝著更多元化與個性化方向持續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
原標題:《當傳統老字號青團碰上“青團+”奶茶,這一屆的青團創新又有新元素加入》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吳衛群 高晨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