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植物界中,有些物種的生命力十分頑強,即便是高寒雪山、無水沙漠都能生存,人們有時也會在墻縫中發現植物的蹤跡。
2022年5月25日,人民網報道,有學者在南京明城墻的墻縫里發現了一種珍稀植物,總共有8棵。
它們是一種喬木,如果見到它們的照片,相信很多人都能認出來它的身份,這是一種在全國各地都有比較廣泛種植的一種樹。
然而在1941年,一位日本的博士曾斷言這一植物已經滅絕,后來它的再次出現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
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植物呢?此次在城墻縫隙中發現的8棵又為何會引起專家的高度關注?
?—【·刷新世界紀錄·】—?
這種植物人們并不陌生,它就是水杉,水杉是世界著名的孑遺植物之一,屬于杉科水杉屬,它是一種落葉喬木,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現存極少數可以追溯至中生代的古老樹種。
水杉最早是在化石中被科學界發現的,長期以來沒有發現野生個體樹,于是人們也一直都認為這一古老的樹種已經滅絕。
直到1941年在中國湖北省利川縣首次發現存活的水杉個體,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植物學界,打破了水杉“已滅絕”的認知。
后來人們又在其他的地方也陸續發現了水杉的野生群落,它的野生分布區域極其狹窄,目前主要在中國湖北省利川、湖南省石門、重慶市等地的部分山區有分布。
這次在南京明城墻的墻縫中發現水杉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從2015年開始,李新華就在對南京明城墻墻縫中的植物進行調查,于是這才有機會能夠發現這處隱藏起來的水杉種群。
這些水杉生長在墻縫中,樹木比較低矮,都不超過1米,其中有一些還遭到了人為的修剪和砍伐。
其中一棵水杉樹的直徑還不到1厘米,發現它時樹高大約只有35厘米左右,但是從樹的頂端能夠明顯看到被砍過的痕跡,這對于判斷樹的生長高度也造成了影響。
但是專家通過樹根部直徑大致判斷它的樹齡應該在4年左右,目前的長勢也很好,比較適應墻縫的生活環境。
這8棵水杉中還有一棵樹齡在10年左右的水杉樹,這次發現的水杉是江蘇首次記錄到的水杉天然更新林,并且還刷新了世界紀錄,成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城市環境天然更新種群。
?—【·自然繁殖難·】—?
野生水杉的自然繁殖十分困難,自從它被發現之后,人們在野外就很少能見到水杉樹苗,換言之,它的自然更新能力很弱。
水杉的種子發育不完全,許多種子胚胎不成熟或受環境影響而無法正常發芽,導致其天然更新困難。
由于自然生長環境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如森林砍伐、土地開發等,水杉賴以生存的原始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影響其自然繁殖。
水杉的天然種群規模極小,導致近親繁殖現象嚴重,影響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進一步降低其繁殖能力。
現代氣候變化導致水杉賴以生存的濕潤環境變化,加劇了其種群的衰退,影響了自然繁育的成功率。
雖然現在人們經常能夠見到水杉,但多是通過扦插人工栽培出來的,這種植株的基因形式簡單,是不能代替種子種植的價值的。
專家分析,這次在明城墻墻縫中發現的水杉種群并不是人工扦插的,很可能是水杉種子借助風力或者通過其他途徑被傳播到了這里,從而在墻縫中扎根。
墻縫相比于其他的土地來說,生長條件算不上優越,那么水杉又為什么能夠在這里存活下來呢?
對此李新華也進行了研究,他表示很有可能是這里的環境給水杉種子萌發提供了條件。
明城墻的縫隙比較大,即便是喬木也能在這里生長起來,而且明城墻的歷史悠久,長期經歷風化侵蝕,在墻縫中就堆積了很多的粉塵,為種子萌發提供了條件。
這里的環境比較隱蔽,在城市中算是人類活動痕跡比較少的地方,幼苗才得以生長,而且明城墻是向陽的,為水杉幼苗提供了充足的陽光。
水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應亞熱帶至溫帶過渡區域,適宜生長溫度在10到25℃之間,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更適合生長在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中,如河谷地帶、山坡或溪流沿岸。
它的生長對水分需求較高,具有較強的抗水淹能力,適應季節性積水環境,喜光,耐一定程度的寒冷,但極端低溫可能導致枝條凍害。
這次的發現證明水杉仍具有一定的自然繁殖能力,為其生態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而且這8株水杉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水杉野生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遺傳價值。
?——【·水杉·】——?
水杉在地質歷史上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最早可追溯至白堊紀,在新生代第三紀以后,由于氣候變化和地質運動,水杉屬植物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滅絕,僅在中國的特定區域存活下來,因此,它成為極其珍貴的孑遺植物。
1941年中國科學家發現活體水杉之前,世界植物學界認為水杉已經滅絕,只能在化石中見到水杉屬植物的遺跡。
后來人們對比研究化石和現存的水杉,發現二者在形態結構上高度相似,這進一步證明了水杉的古老性。
目前全球僅在中國發現野生水杉種群,且數量極少,種群規模小,分布范圍極度局限,這種現象與銀杏相似,使其具有典型的孑遺植物特征。
目前,水杉的人工繁育已取得顯著成效。
雖然種子萌發率低,但通過科學管理,如低溫層積處理和苗圃培育,能提高幼苗成活率。
水杉的枝條具有較強的生根能力,在適宜條件下進行扦插可獲得較高的成活率,現代生物技術已用于水杉的克隆繁殖,通過組織培養可快速獲得大量無性繁殖個體,提高繁殖效率。
通過這些人工繁育手段,水杉的種群數量大幅增加,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推廣。
中國政府已將水杉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如湖北利川、湖南石門等地,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
水杉作為“活化石”,不僅承載著豐富的地質歷史信息,也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盡管其自然繁育面臨挑戰,但在人工繁育和保護措施的推動下,水杉的種群數量正在恢復。
參考:
人民網《南京明城墻里發現植物“活化石”野生水杉》,2022-5-25
中國科學院《古老的“活化石”植物——水杉》,2013-10-18
中國新聞網《利川存600歲水杉王 當今世界存活水杉大多是其后代》,2015-4-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