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器人只能靠"翻跟頭"吸引眼球,這個行業還有救嗎?
最近看到朱嘯虎撤出機器人賽道的消息,
倒不是說有多意外,只是覺得這個時間點挺有意思的。
現在滿大街都在說機器人要改變世界,資本熱錢嘩嘩往里涌,他卻選擇在這個時候抽身。
我有個朋友在機器人公司做算法,去年年底聚會時他提到,現在行業里最不缺的就是demo。
他們團隊花三個月做了個能倒咖啡的機器人,在展會上引來一片驚嘆。
但私下里他說,這玩意兒離真正能用還差得遠。
倒十次能成功三次就不錯了,還得有人在旁邊隨時準備救場。
他說這話時,臉上那種無奈又好笑的表情我到現在都記得。
這讓我想起前幾年VR熱的時候。
當時也是各種酷炫演示,投資人排著隊送錢。
后來呢?大多數公司連個像樣的應用場景都找不到。
現在機器人行業給我的感覺也差不多。
技術確實進步了,開源框架讓入門門檻降低不少,但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還是太少。
上周去參觀一個機器人展會,最受歡迎的展臺永遠是那些能跳舞、能翻跟頭的人形機器人。
圍觀的人群舉著手機拍個不停,但很少有人問:這玩意兒到底能干什么?有個展商悄悄跟我說,他們最拿手的其實是倉儲分揀機器人,但投資人總嫌這個不夠性感。
朱嘯虎的退出可能正是看到了這種脫節。
資本想要的是能講好故事、能快速變現的項目,而機器人技術需要的是持續投入和耐心打磨。
我查了下數據,去年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增長了近80%,但真正實現商業化的案例屈指可數。
這種狂熱讓我想起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
有意思的是,真正改變行業的突破往往發生在沒人注意的角落。
就像亞馬遜的倉儲機器人Kiva,最初就是個不起眼的小公司,等大家反應過來時,它已經改變了整個物流行業。
現在的機器人創業公司可能更需要這種務實精神,而不是整天想著怎么在展會上博眼球。
我認識的一個創業者最近壓力很大。
他的團隊在開發醫療輔助機器人,技術上已經突破了不少難點,但投資人開始不耐煩了,要求他們盡快做出能上頭條的演示。
有時候我真想問問他們,是要我做科研還是做馬戲團。
他苦笑著跟我說。
朱嘯虎向來以在分歧時進入,在共識時退出著稱。
這次撤離也許正是看到了行業從技術創新轉向資本游戲的苗頭。
當所有人都覺得某個領域必火時,往往就是該冷靜的時候了。
窗外的夕陽把辦公室照得通紅。
桌上擺著朋友送的一個小型機械臂模型,據說能完成簡單的抓取動作。
我試著讓它夾起一支筆,試了五次才成功。
這大概就是現在機器人行業的真實寫照:看似無所不能,實則舉步維艱。
但話說回來,哪個顛覆性技術不是這么過來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