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給我們的就餐提供了極大便利,但其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也逐漸凸顯,有很多醫學專家呼吁:盡量減少吃外賣,盡量少在外就餐,否則三高越來越多!
一、外賣、餐館食物的特點
1. 高油、高鹽、高糖
餐館為追求口感,常使用大量油脂烹制(如油炸、爆炒),單份炒菜的用油量可達30-50克,遠超每日推薦量。
調味時鹽、醬油等含鈉調料大量添加,一份麻辣燙的鈉含量可能突破3000毫克(超過WHO建議的數倍)。
高糖的隱形危害也不容忽視,糖醋排骨、奶茶等含糖量常超過50克,長期攝入會引發胰島素抵抗。
2. 食材新鮮度與加工隱患
部分商家為降低成本,可能使用冷凍肉、臨期食材,或通過嫩肉粉、保水劑等添加劑改善口感。反復使用的煎炸油會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而紅燒類菜品中的炒糖色可能含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加速細胞老化。
3. 營養結構失衡
外賣多以精制碳水(米飯、面條)為主,搭配少量蔬菜,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嚴重不足。研究表明,外賣餐的蔬菜占比僅為推薦量的1/3,而紅肉和加工肉比例過高,這種模式易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和慢性炎癥。
二、長期吃外賣或在外就餐容易引起這些疾病
1.肥胖和三高
餐館為追求口感,油鹽放得多,有些菜會加糖,長期吃無疑就會增加脂肪、鹽、糖的攝入,總熱量攝入也會超標,就容易發生肥胖和三高。
2.脂肪肝
肝臟是營養代謝的核心器官,如果長期攝入奶茶、果汁飲料,其中的果糖需在肝臟轉化為脂肪,容易導致肝臟細胞脂肪增多。
有研究表明,每周點外賣≥4次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達38%,是普通人群的2.4倍。若不干預,10年內部分會發展為肝硬化。
3.心血管疾病
外賣飲食對心血管的損害呈“鏈式反應”:
反式脂肪酸(如油炸食品)和氧化膽固醇(如反復使用煎炸油)會破壞血管內皮完整性,引發炎癥因子釋放。
LDL-C在損傷處沉積形成脂質條紋,同時高血糖環境加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生成,使血管彈性下降。
如果有持續高血壓,會導致血管壁機械應力增加,不穩定斑塊破裂后引發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特別提醒:兒童和青少年尤其要少吃外賣或在外就餐
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研究顯示,6~17歲男孩若每周外出就餐超過3次,超重或肥胖風險將顯著增加20%。這一數據背后,折射出青少年飲食模式與慢性病風險之間的密切關聯。當前,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接近20%,肥胖問題呈現低齡化、快速上升趨勢,成為威脅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肥胖不僅影響骨骼發育和運動能力,更會引發連鎖代謝異常:41%-80%的兒童肥胖將延續至成年,導致高血壓、胰島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風險倍增。研究顯示,中心性肥胖(腰圍身高比>0.48)的青少年,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68%。
結語
強烈呼吁大家都減少外食頻次,優先選擇清蒸、燉煮類家庭餐;限制油炸食品、含糖飲料(紅燈食物),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綠燈食物),這事關我們的體重、肝臟和心血管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