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措姆祭奠饒平烈士。楊振坤/攝
又一年清明將近,陜西漢中的饒素珍開始期盼著收到來自墨脫邊陲的消息。2000多公里外,西藏墨脫的門巴族老阿媽嘎瑪措姆收拾好餅子,準備去為安葬在烈士陵園的“兵兒子”饒平掃墓。
西藏軍區“墨脫戍邊模范營”某連烈士饒平,是親生母親饒素珍和老阿媽嘎瑪措姆21年來共同的牽掛。2004年饒平犧牲后,兩位母親跨越近半個中國的距離,用同樣的思念延續著對英雄兒子的守望。
喜馬拉雅山下的守護
清晨,雅魯藏布江畔的晨霧還未散盡,松脂的清香彌漫在墨脫縣背崩鄉烈士陵園。
“阿媽來看你了,帶了你最愛吃的餅子和糖。”饒平烈士墓碑前,65歲的嘎瑪措姆佝僂著腰,從竹簍里掏出祭品擺放好,輕聲呼喚著逝去的“兵兒子”。
21年前,西藏軍區“墨脫戍邊模范營”某連官兵在巡邏途中突遇泥石流,饒平為救戰友壯烈犧牲,長眠于此。而千里之外的陜西漢中老家,只留下了一座衣冠冢。
在嘎瑪措姆的記憶里,饒平一直是那個“愛笑的兵娃娃”。他是連隊班長,在地東檢查站駐守時,經常幫助當地百姓修房子、干農活、修電器,是嘎瑪措姆家里的常客。饒平曾靦腆地對嘎瑪措姆說,“要是一個媽媽在陜西,一個媽媽在墨脫,該多幸福啊。”從那時起,嘎瑪措姆便認下了這個“兵兒子”,饒平和戰友們也開始喊嘎瑪措姆“干媽”。
家鄉遠在千里之外,饒平將嘎瑪措姆當作了自己的另一個“媽媽”。那時候,嘎瑪措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總是先想到饒平,經常塞給他水果、臘肉,為他縫補衣服。饒平有什么心事,也總都愛跟老阿媽說。2003年休假結束歸隊后,饒平硬是徒步走了3天,翻越多雄拉雪山,把一大兜從老家帶來的特產背給了嘎瑪措姆。
讓嘎瑪措姆沒想到的是,和“兵兒子”饒平相處的時光竟如此短暫。2004年7月7日,該營巡邏隊突遇泥石流,未滿24歲的饒平為推戰友脫離險境,自己被泥石流掩埋。那時,他入黨才僅僅7天。
嘎瑪措姆還記得,噩耗傳來時她扔下手里正在縫補的迷彩褲,踉蹌著跑了14公里山路,跑到營區卻只看到饒平靜靜地躺著,早已沒有了呼吸。她怎么也不敢相信,曾經愛笑的“兵兒子”就這樣倒在了邊防線上,甚至沒來得及告別。
饒平被安葬在了墨脫縣背崩鄉烈士陵園。一年后,嘎瑪措姆把家從14公里外的地東村搬到了背崩村。此后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帶上饒平愛吃的大餅和臘肉去看望他,清理墳頭的雜草。
時間一天天過去,嘎瑪措姆的年紀越來越大。2013年,子女們曾勸她搬到條件更便利的墨脫縣城生活,但她堅決不同意,說要在這里陪饒平,還帶家人一起去陵園祭奠。她告訴饒平,“墨脫通公路了,出去不用翻多雄拉山了,你的白瑪妹妹也當老師了……”
這個與饒平毫無血緣關系的老阿媽,一邊說著,一邊用粗糙干癟的手指撫過墓碑,眼里噙滿淚水。21年來,饒平墓前,她最常說一句話——“你是我兒子,讓我驕傲,我陪你一輩子。”
漢江河畔的思念
距離墨脫2000多公里外的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小院里紅花盛開。饒平的親生母親饒素珍滿頭銀發,顫巍巍地打開箱包,里面褪色的軍裝、磨破的背包和亮眼的大紅花,是饒平留下的全部念想。
饒素珍撫過大紅花,又想起兒子入伍時的樣子。那天他向母親保證,“放心吧,我在部隊一定會好好干”。
在饒平的相冊里,為數不多的幾張軍裝照格外顯眼。饒素珍還記得,當年她對饒平說,想親眼看看他穿軍裝的樣子。2003年休假時,饒平穿了一身軍裝,英姿挺拔,讓饒媽媽心里樂開了花。
如今,每隔一段時間,饒素珍都會把饒平的軍裝和大紅花拿出來晾曬,看到軍裝就仿佛又看到兒子的身影。饒平喜歡花草,她就在院子里種滿盆景,每天精心呵護。
盡管已是76歲高齡,但饒素珍對兒子的記憶格外清晰。她始終記得饒平說過,邊防軍人必須完成巡邏任務,退伍前要去走一趟巡邏路。
饒平永遠留在了墨脫邊陲,一等功獎章和“舍己救人英雄”證書是他守護邊關的見證。有時饒素珍覺得,葬在邊關,也是兒子的心愿。
家中的孫子孫女們沒有見過饒平,饒素珍便拿出饒平的照片和獎章給他們介紹。“這是你們大伯,當兵在部隊,為救戰友犧牲了。”饒素珍堅定的話語中滿是驕傲,“他是為國捐軀,很光榮!”
沒能見到兒子最后一面是饒素珍心中的遺憾,但這些年來,一茬茬邊防官兵被饒平的事跡感染,將烈士母親當作自己的母親,饒媽媽便也多了一群“兵兒子”。每到清明節前夕,官兵們都會通過電話和視頻,為這位遠方的媽媽送上關心和祝福。
“饒媽媽身體還好嗎?怎么頭發這么白了?”“我身體還可以,你們巡邏一定要小心!”每次接到來自墨脫的視頻電話,饒素珍都百感交集。她說,看到視頻里和饒平年齡相仿的這群兵娃娃,就好像找到了兒子的影子,格外親切。
饒平當兵后,饒素珍開始關注西藏電視臺,了解關注墨脫的信息。饒平犧牲后,她依然會通過電視、互聯網等途徑搜索墨脫的消息,牽掛著墨脫,因為她知道,那里有一群像饒平一樣的年輕人,都是她的“兵兒子”。
雪域邊防的傳承
墨脫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雨量最充沛的地方,這里氣候多變,自然災害活動頻發,周圍被雪山包圍,幾乎與世隔絕,又被稱為“雪域孤島”。
由于交通不便,很長一段時間里,饒素珍都沒能來看一看兒子戰斗的地方。2017年清明時節,饒素珍第一次來到饒平生前所在連隊,見到了饒平的干媽嘎瑪措姆。
兩位母親淚流滿面,擁抱在一起,互相訴說著饒平的故事。她們和官兵一起祭奠了饒平,離開時,饒素珍從饒平墓前裝了一抔泥土。
“你放心,你在那么遠的地方來不了,我來照顧他,我陪他。”分別前,嘎瑪措姆拉著饒素珍的手說。此后饒素珍便知道,兒子在墨脫也有一個家。
“饒媽媽,您看我這會兒在哪兒呢?我和戰友們過來看一下饒平老兵,您在家把自己照顧好。”烈士陵園里,戰士牛志偉為饒素珍拍下祭掃視頻。每年清明,官兵們都會自發來給饒平掃墓,并將照片視頻發給遠方的饒媽媽。
嘎瑪措姆擦拭完饒平的墓碑,拿出手機,向他分享了一段饒素珍專門發來的視頻。視頻里,頭發花白的饒媽媽帶著孫子孫女做完家務,說起想念饒平的話。
“這是你媽媽,你們兩個碰一下頭。”拭去淚水,嘎瑪措姆把手機緊緊貼在饒平墓碑上,送來饒素珍的思念。
事實上,為了守衛祖國邊防線,63年來,“墨脫戍邊模范營”有30位年輕的官兵獻出了生命,永遠留在了這片邊防熱土。
但這并不妨礙一茬又一茬官兵前赴后繼。如今,新一代戍邊官兵接過先輩的接力棒,繼續沿著饒平和戰友們的足跡,一次又一次義無反顧地踏上巡邏路,接續守衛祖國的藏南邊陲。
每一次巡邏,官兵們都會在邊境線上手握鋼槍,展開國旗。他們像無數前輩一樣,面對雪域高原莊嚴宣誓:“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護,邊防有我在,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