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出海 作者丨周可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
其中,美國對中國實施34%的“對等關稅”。此前,特朗普已經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累計攀升至20%,加上此輪的34%,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已經上升至54%。此輪關稅的增加,對于電商行業的出海企業來說無疑會面臨成本的顯著攀升。
除了加征關稅問題,另一項政策——“800美元小額豁免”也確認取消,將征收30%的關稅或者25美元每件的關稅(6月1日后將上升至50美元每件)。(注“800美元小額豁免”政策:所有相關郵件物品,如果包含通過國際郵政網絡發送的商品,且價值等于或低于800美元,并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則需繳納其價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2025年6月1日后增加到每件50美元),這將取代任何其他關稅,包括先前命令規定的關稅。)
不管接下來政策走向如何,身處電商行業的出海企業,短期內面臨的成本上升問題擺在面前,有哪些可供參考的避稅政策值得參考?
揚帆出海綜合多方信源,整理了部分出海電商專家給出的避稅政策:
首先,針對關稅加征方案,部分中國出海電商企業此前一直堅持低價策略,但是當關稅政策落地之后,如果中國企業想要避開高稅率問題,就要想辦法把制造供應鏈轉移到美國本土,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針對此問題,有賣家親身實踐給出解決方案:如,對于一些制造工藝并不復雜的低成本低利潤產品,可以將國內半成品運至美國,在當地注冊企業,租用價格相對低廉的倉庫作為生產空間,把包裝環節放到美國本土,進而實現生產的本地化。
不過,此種避稅方式對于企業團隊,以及生產產品的工藝和原材料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企業,賣家可根據自身產品實際情況核算成本,以此方案作為參考。
其次,關于應對“800美元小額豁免”政策,有電商行業人士給出的建議是,先把物流時效縮短,把企業的爆款產品囤貨至美西倉,批量清關降低單件關稅成本。
此外還可以借道墨西哥中轉,因為美墨加協定的存在,部分產品可減免30%關稅。
值得所有賣家注意的是,此輪美國加關稅風波帶來的影響還不止于此,賣家需要長遠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
首先,關稅成本的上漲和尾程派送時效的不確定性,直接關系著賣家成本的暴增,部分物流商可能針對性的加收手續費,包裹清關可能存在的時間延遲和不確定性增加,賣家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來應對。
其次,靠低價賺利潤的賣家日子會更難,特別是超低價的產品在美國市場基本上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而且這樣的賣家數量占比非常高,靠低價為生的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勢必會面臨生存問題。
此外,已經有相當一部分賣家開始轉向更廣闊的市場,盡管難舍美國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但在高成本的壓力之下,如果不能解決關稅帶來的壓力問題,東南亞,拉美,中東等仍是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的Plan B,不過,不同地區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差異很大,利潤方面跟美國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想要快速打開和適應新市場,對于賣家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